读后感是书籍内容与个人经历碰撞后产生的思想结晶,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把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结合,找到实践的可能性,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篇1
我们常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帮助他们在年龄段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理解、“用心”去专注。在认真拜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掩卷沉思,不禁为他的理念所折服。究竟怎样孩子才算“用心”,才能创造奇迹?雷夫用书中一段段朴实的故事不断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及巧妙的方法!
三年级《认识电脑》一课中:在短暂的等待时间里,一个男生拿出口袋里的两块“磁铁”在电脑屏幕前玩了起来,一会儿他就发现了新大陆了:自己的电脑屏幕出现了“大变脸”,有的地方是一圈彩虹状的光晕,有的地方变得黑黑的一片。他觉得好玩,又快速地在左右两个同桌的屏幕上玩了起来。等我发现异常后,已经有四五台电脑的屏幕已经狼籍一片,变得“惨不忍睹”了。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大发雷庭,狂风暴雨的`批评能起到实际效果吗?此时作为教师就要回到的起点,真正“用心”思考,“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问题,真正找到孩子的方法。于是我立即让全班同学的视线转移到这几台电脑屏幕,询问学生:“是什么给这几台电脑屏幕使了这么大的魔法?”这个男生立即高高举起了自己手里的磁铁。我立即让大家利用刚学会的搜索引擎搜索一下“磁铁”给显示器造成的伤害及如何消磁?通过查找,大家不仅发现了显示器被磁化的原因,也发现了消磁的几种方法。当然,如果处理不当会有什么更严重的后果?若磁化太严重,或者发现得太晚了,显示器就很难恢复了。这名男生在我的“用心”下,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在课后其主动上前向我承认了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些“不曾预料的意外”,对于这些小小“探险家”总是显得束手无策,《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要巧妙地做,这样才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如果这些节外生枝的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大大地挫伤这些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使他们的内心获得激荡,也帮助不了他们纠正不良行为。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注意对课堂上生成因素的巧妙把握,真正做到“用心”思考,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价值。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篇2
最近,我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心潮难以平静。 雷夫老师具有我最敬佩的品质——独慎!这是一个即使无人督促、频繁应试、环境颓丧的状况下依旧对怀有热诚,对学生怀有爱心,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看着他书中所描述的点点滴滴,同样身为教师的我对他的许多观念深表认同。借雷夫老师的观点,说说自己的理想。
一、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身兼教师和父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盲目与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容易产生自卑感;与比自己差的同学相比,容易使人自满。只有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才是动态公正的。自己战胜了自己的过去,自己总是在战胜“过去”,那么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我近两年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方法,也许对于那些总是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某,可比你好多了”,实际却在无形中伤害着孩子们的父母,这句话更有价值。
二、犯错的队友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
“我让他们知道,对掉球的队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赢,然而羞辱队友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他会爬不知道怎么打球才好。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
善待队友,这是雷夫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可是,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信任感的体现——在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我觉得,不仅队友需要善待,学生、孩子、伴侣、父母、朋友,都需要我们这样善待!这样,信任、温馨才会在我们之间蔓延。
三、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
书,还未读完;收获,却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国度”之中了。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篇3
近两个月我认真的阅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使我很受感动,它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在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十几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工作中我一定会象霍夫老师学习,加倍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篇4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很多人是存在质疑的,认为五十六号教室并没有他写得那样神奇,甚至有些人认为,他的一些理念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罢了。
抛开这些不说,书中所写的一些理念,事例对我是有启发的,并且雷夫的个人魅力也吸引了我。在我眼中,雷夫是个这样的人——
一、对工作十分地热爱。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雷夫对事业有着极大的兴趣,并且热爱着这份工作,以至于把它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这种对工作的热爱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工作当中。他用这份热爱建起56号教室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被孩子们称为宁静的港湾。我觉得56号教室就是他为自己打造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有他喜欢做的事,有他喜欢的学生,有他喜欢的学生的样子。所以这样再累也不觉得累了吧,这个工作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激发了他的创作力,想象力。让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把56号教室办的更好。
二、超出常人的精力。
雷夫的精力有多旺盛你能想象到吗?我自认为属于精力充沛的了,但看到雷夫的日常我甘拜下风。为了让孩子们发展地更好,他会在每天六点走进教室指导孩子们做数学题。也会在放学后延长两个小时给孩子们播放电影。他的时间从来都是由学生的事情而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学校的规定或者自己的意愿。他为工作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难道不累吗?然而他却做得很高兴,很坦然。你们觉得他这样就可以了吗?不光如此,他还会带孩子们旅行、排练话剧、制作美术作品、学习器乐、阅读、写作……试问,哪一件事不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呢?我一直觉得雷夫应该属于事业型而疏于顾家。但在后面的章节他讲道,他完全有时间跟家里人相处,夫人芭芭拉支持他的工作并且经常给他出谋划策,几个孩子也被他培养得非常出色。我除了觉得不可思议还非常佩服他。
三、“异想天开”的想法。
人是思维的动物。想要成功总是要敢想敢做的。在这里“异想天开”并不是指没有办法做到。而是想描述雷夫老师的一些想法超出平常老师的思维日常(原谅我词穷)。在我眼里,他总敢去想,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这种勇气与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执行力是我应该学习的。比如他在设计课程之初提出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就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与目标。印象很深的还有“教”孩子们看电影,教孩子们排练话剧,背莎士比亚的台词,并且弄懂每一个词语的意思,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被他们完成得相当好。他不光培养孩子们阅读,教孩子们写作,在数学教学当中,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还教给孩子们如何旅行,在旅行之前怎样进行准备工作。教给孩子们理财。他不是有文艺细胞的人,却能突破自我,培养孩子们在美术、音乐上的能力。他还跟孩子们组建乐队、玩摇滚。他不是全才却非常注重对孩子全方位的辅导。其实,读完全书,我觉得支撑他做这一切的力量就是他有一颗爱学习并积极向上的心。瞅瞅他说的话吧:“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他不会画画,他不会器乐,但又何妨?这并不妨碍他有办法来教给学生。
四、坚持不懈的'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想雷夫的每一个管理策略并不是当时就起效的。我们只看到了他的成功。其实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坎坷,但是坎坷也是成功的必经阶段。雷夫坚持他的理想并把它用于56号教室,并且取得了成功。这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教学29年,这是一个慢慢积累、慢慢改变、慢慢完善而走向成功的过程。坚持不懈,经历风雨才会见彩虹。
不管别人怎样评价雷夫,怎样评价56号教室的奇迹。我也不想知道这些事的真伪。哪怕雷夫书里的内容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好,并不影响我读完书后获得收获。所有的理想并不一定能成为现实,但做事情总还是要有梦想的,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与工作的意义。一生很长,又很短。哪怕到生命最后一刻理想没有实现,又何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充盈而美丽的,我们应该接纳并享受这个过程。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篇5
每当拿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时,封面上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的字样映入眼帘,心里不免感慨万千。“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
一、首先是对于好老师的定位。
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在丛林学校从教以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付出120分的热忱,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时时提醒自己:要像雷夫老师那样尊重学生的个体、充分相信学生;要重新审视自己教学过程的“教”与“学”,敢于放权,让学生有机会去经历,去实践,去磨练,去发现,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二、犯错的队友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
“我让他们知道,对掉球的队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赢,然而羞辱队友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他会不知道怎样打球才好。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善待队友,这是雷夫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可是,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信任感的体现——在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
三、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练习,不是为老师练习。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
四、明白条理分明的重要性。
“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我们要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教学自己的学生,从小处开始规划,逐步过渡到规划自己一天的'生活,规划记录自己的账单等等。这些,往往就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艾斯奎斯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艾斯奎斯说,我希望看到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看到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创新的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教室节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