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拓宽视野的过程,我们通过写读后感展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应该写下一篇精彩的读后感,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独特见解,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篇1
记得从初中开学到现在一共读了三本散文集,它们分别是《张晓风散文》、《毕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这几本书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韵味,但,使我感触最深得还是《林清玄散文》了。作为一名初一的学生,刚开始读他的文章感觉会有很多地方难以理解,但是回过头来细细咀嚼,你便会懂得许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淡淡禅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读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是不可多得的养心妙药。
散文的第一辑就取了一个富有禅意的名字——心的菩提。这一集收录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内心的感悟为主。其中《佛鼓》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自从读了《佛鼓》之后,佛寺里悠远绵长的钟声似乎深深渗入了我的内心。隔绝了人世间的喧嚣,人的心平静如水。读着这篇文章时,仿佛有轻微的佛鼓声从远方传入我的耳畔。此时我的内心就像菩提树一样纯净、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写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体验到什么是真实的美。唯有不断的觉悟,才使体验到的美更深刻、广大、雄浑。也唯有无上正觉的人,才能迈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过这些文字,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美丽要有清明的心与无上的觉悟,心的纯美才使人洗涤心中的污垢,只有心的修炼,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读了这本书,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样,那充满智慧与内涵的语言中表现出的是内心的恬静与淡然。我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信佛的人,当然,是本书也不是用来宣传佛学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诉世人们,心的觉悟真的非常重要。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篇2
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触的是一篇名为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的文章。让我明白在美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美好的。
环境对人的熏陶感染甚是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母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分不开的。所以做父母师长的要为我们千方百计选择和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因为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成长,确实离不开它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能催发一个人上进,而一个差的环境呢?早在300多年前的明代,人们就总结出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人若近贤良,如纸包兰麝,因香而香。人若近邪友,似柳贯鱼鳖,因臭而臭。”这说明,中华民族早已运用环境心理学的规律于教育与个人修养方面了。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篇3
翻开一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开那些看起来很虚无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会展示在面前。称其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为过。
没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却又充满了奇妙的联想,空灵流动。转换了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书中的情景,心灵却澄澈洞明。
我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包罗万象,应作如是观”。即便是遵从了“如是观”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讲述真理的同时,又显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
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笔下,就可以发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与乐,从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禅、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游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流动中体现着凝注。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
不会忘记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读毕林清玄的散文,豁然开朗,生命的价值别有洞天。“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吧。”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篇4
之所以喜欢林清玄,首先是喜欢他的名字,名好姓也好。
每次读他的散文,都会有一种给心洗澡的感觉,清清冽冽的一股清泉自 肺腑间流出,舒畅自在。
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以小见大,每次都从小事写起,平淡自如,最后却包 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有一次我竟然想,干脆我也到庙里参悟参悟。
有人说:现在这个年代,众声喧哗,我不喜欢喧哗这个词。
林清玄说: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有个朋友说:我读林清玄的散文,一定要配一杯清茶,最好是在温暖的 阳光下。
我是个忙碌的人,我读林清玄的散文可能是在嘈杂的公交车上,也可能 是在做完一张张试卷时,我从不特意挑时间来读,随心所欲,率性为之。本 来挺简单事,干嘛弄得那么庄重,就像礼佛,心中有佛即使不天天烧香磕 头佛自然也会知晓,而天天烧香拜佛的人假若心中没佛,确实白白浪费了香 烛与火纸。
万镜俱泯灭,方见本来人,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外面包裹各种各样的 皮囊,但百年之后,又都回到原点,那时的我们比初生的婴儿还要纯洁。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篇5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暑假里,我有幸和许多高尚的灵魂有了对话,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集》是一本装帧很简约舒适的书本,封面上画了许多飘飘洒洒的蒲公英,看着这些蒲公英我想起了我们,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想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飞翔,有些孩子在寻找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有些孩子在空中兜兜转转没有出发的勇气,可是有些勇敢者已经着陆成功并且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土。
林清玄说:“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期许他们能在这浑浊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这和封面上画的意境多么吻合啊!
林清玄在书中书写的四心之中,我最喜欢的是美好的心。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孩子,“美好”两个字,是我们杭州最令人骄傲的文化,也深植于每一个杭州人的心中。
杭州不仅有最美的风景,还有最美的人。如,杭州的孔胜东,许多人都很熟悉他,他的车上有自助茶水,免费报纸,急救医用箱,雨具等物品。而这些都是他自掏腰包买的,他是多么仔细体贴呀!如,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杭州滨江区的一处住宅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眼看一出悲剧即将上演,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接了女孩,同时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像这样美好的事例,在杭州数不胜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杭州获得了g20峰会的举办权,杭州在g20峰会中展示出来的美好,让全国感动,让世界惊叹。
?林清玄散文集》之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活的钻石》,一个孩子问林清玄:“叔叔,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比钻石更有价值的东西?”林清玄说:“有呀!这个世界上所有活着的钻石都比钻石珍贵而有价值。”
什么是活的钻石呢?林清玄告诉孩子,凡是有价值的、生长着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叫它是活的钻石。可以说花是活的钻石、爱是活的钻石、智慧是活的钻石、一个孩子是活的钻石……
当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吓了一跳。我也是一个钻石吗?后来细细品味他的文章,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孩子就是无限的可能,那是比钻石更宝贵的东西。我们只要认真地成长,接下来也是建设杭州的美好灵魂之一。
?林清玄散文集》让我拥有了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世界的美,发现城市的美,也发现自己的美。那么,它难道不是一本更美的书吗?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篇6
清淡、朴实,这是我打开《林清玄散文集》所阅读到的气息和独属于它的那一份味道。
其实,在手拿这本《林清玄散文集》,翻开它的第一页,阅读第一篇文章时,我就被它那淡雅、细腻的文字所震惊。因为据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当代男性作家,而在我的印象中,男性作家的笔风应都是充满阳刚、坚毅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笔风婉转、细腻,丝毫不逊色于当代女性作家,可是又在多愁善感之中保留了些许傲然,这种柔与刚的结合,被他的文字诠释得恰到好处,即不会太做作,也不会过于刚强。犹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涟漪,在我们的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忆及其源头时,却发现那痕迹早已消失不见,我想,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给我们带来的感觉,若隐若现,随风而逝。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触的是一篇名为《空白笔记簿》的文章。这篇文章没有过多的优美景物描写,也不似长篇大论的感悟,只是作家对生活的一点儿个人小感慨而已,但是我们却从未发现。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家去一家精致、讲究品位的书店买书,却发现每本笔记本的价钱都要比一本书要贵上许多,对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询问店员小姐,店员小姐却给了作家这样意想不到的一席话:书都是别人写的,写得再好也是别人的思想,笔记是给自己买的,自己的想法当然比别人的想法卖得贵了。看到这里,我有和作家同样的感受,在这家书店里的笔记本之所以卖得比书贵,就在于它所要记录的是单独自己的想法,不与别人相同。为自己的内心而写,然而,自己的想法自是他人无法随意剽窃与买卖的,因为它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估量,可以用金钱所去衡量的。
我喜欢文中的这一几句话:“可是有谁愿意给自己的今天写些什么呢?愿意给生活的灵光一闪写些什么呢?唯有我们抓住生活的真实,才能填补笔记的空白,若任令生活流逝,笔记就永远空白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就使我想到了所看过的一次评论当今都市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的电视栏目。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如今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定然是需要的,只不过,在生活中,我们必定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慢下来,这或许,便会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所不被发现的乐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实。这样的一丝一缕,便会勾勒出你心中的那本笔记本。
在急速流过的生活中,我们能留下的便是那一本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笔记。只不过,在从前,我们缺少了一颗甘于安定的心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罢了。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篇7
林清玄写的散文与我平常遇到的散文不同,他写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不像我看的大多数散文那样难以理解,让我有种读不下去的冲动。
从我刚接触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林清玄写的所有的散文中,都会有一些情感在里面,让我有所感受,有所启发。因为每一篇散文讲的都是不同的事,所以给我的感受也不一样。我从《家家明月有清风》这篇散文中的一个句子:“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的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的有情。”使我颇有感触。是呀,一个人的贫穷是来自心底里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你认为你穷就是穷,你认为你富就是富。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那么你的读书是有意义的。就像《林清玄散文》,每读完一篇散文,自己就应该扪心自问:“这篇散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你读书才是有效的。
?林清玄散文》是一本好书,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芬芳吧!
林清玄散文精选的读后感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