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蚂蚁教案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提前准备教案有助于我们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效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教案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逗蚂蚁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逗蚂蚁教案6篇

逗蚂蚁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 歌曲《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逗蚂蚁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小结蚂蚁的外部特征。蚂蚁的身体很小,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咖啡色,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3、给蚂蚁归类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逗蚂蚁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长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语言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蚂蚁图片、歌曲《小蚂蚁》磁带、蚂蚁头饰

活动重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声音的`长短、高低。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讲故事“搬豆”。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节。

3、小朋友们,他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人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就搬到洞里去了。

4、欣赏歌曲《蚂蚁搬豆》。鼓励幼儿随音乐拍打歌曲节奏。

5、幼儿与老师一起边拍打节奏边唱歌曲。

6、歌曲表演结束音乐活动: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逗蚂蚁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2、能想办法帮助小蚂蚁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音乐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日常生活模仿动作》《这是小兵》《小鸟醒来了》《小小蛋儿把门开》《约翰弟弟》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面,里面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一看吧!

2、教师出示图片。

画面一:小朋友,你们看,图里面的是谁呢?这只小蚂蚁看见了什么呢?你们猜猜它想做什么呢?

画面二:这粒豆子这么大,小蚂蚁都抬不起来呢!它该怎么办呢?

画面三:小蚂蚁去看嘛了?

画面四:它们一起有没有抬起来呢?

3、教师:有一只小蚂蚁在洞口发现了一粒豆,可是怎么搬都搬不动,心里可着急啦!于是就想办法,回到洞里请来了好朋友,这才一起抬起来回到了洞里面。

4、教师:小朋友,这就是蚂蚁搬豆的故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也就叫《蚂蚁搬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请幼儿欣赏歌曲

1、教师:小朋友,现在老师来唱一遍,请你们听一听歌曲里的内容是不是跟故事里的`一样。

教师完整弹唱歌曲。

2、教师提问幼儿:歌曲的名字叫做什么?歌曲里面都唱到了什么歌词。

3、教师再次弹唱歌曲,请幼儿完整欣赏。

四、请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小朋友,这首歌曲好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2、教师按节奏完整说出歌词内容。

3、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旋律按节奏说出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学唱歌曲内容。

5、请幼儿集体演唱歌曲。

逗蚂蚁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架空的竹梯上进行手脚爬,提高自身的协调力量。

2、能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材料进行活动。

3、能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竹梯两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轮胎四个;“蚂蚁的家”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蚂蚁郊游操”

二、基本部分:

1、模仿蚂蚁的爬行。

2、练习在竹梯上爬行。

3、请幼儿示范爬行的要点,幼儿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4、游戏:蚂蚁搬家。

(1)请幼儿想办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碍爬行。

(2)介绍搬家路线,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路线爬行。(一种平面竹梯;一种架空的竹梯)

(3)教师重点保护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儿。

三、结束活动:

1、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2、放松活动: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

活动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逗蚂蚁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并尝试故事中的角色表演

【活动难点】

理解互相帮助是一件令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教学ppt《小蚂蚁赶路》、角色胸饰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蚂蚁》,引出

(一)、教师说出谜语,让幼儿猜猜谜底

1、教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全身黑黝黝,有一对触角。它是什么昆虫?(蚂蚁)

幼儿:蚂蚁。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让幼儿观察

3、教师:这只小蚂蚁可着急了,因为它的外婆生病了,它要赶路到外婆家去。什么是赶路?(为了早点到一个地方而加快速度的走路)。可是,小蚂蚁在去外婆家的途中发生了一些事情,请认真听故事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播放ppt,分段理解故事

1、看ppt1

提问: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小蚂蚁心里感觉怎么样?(害怕、紧张、着急)

2、看ppt2

提问:蒲公英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请小蚂蚁钻到它的叶子下面避雨)

3、看ppt3

提问:大石头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4、看ppt4

教师:你猜猜谁会来帮助小蚂蚁?(花生壳)他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5、看ppt5

提问:小蚂蚁又遇见了谁?(鹅先生)你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先生?(带着领结和礼帽)

6、看ppt6

提问:小蚂蚁坐在花生壳里缩成一团,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请小蚂蚁钻进他的羽毛里,送他回家)

三、完整欣赏故事

(一)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时候尝试复述角色对话。

四、讨论故事内容并尝试角色表演

(一)教师:小蚂蚁遇到下雨,都有谁帮助他?

幼儿:蒲公英、大石头、花生壳、鹅。

(二)教师: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为什么

(三)在生活中,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四)教师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小朋友,给小蚂蚁带来了温暖和快乐。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故事里的人帮助小蚂蚁呢?

(五)教师引导色表演故事情节,学说故事里人物的对话。

五、经验迁移

(一)故事里的小蚂蚁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那当我们身边的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别人)。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有没有别人帮助过你?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二)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同时自己也感到非常快乐。老师希望我们中四班的'小朋友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好吗?

六、活动结束

(一)教师电话响起

旁白:原来是蚂蚁的外婆发来了一条短信,她说:小朋友们,我是小蚂蚁的外婆,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了我的小孙子,现在我请你们来我家分享豆豆。

(二)退场音乐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特别是有故事表演的环节,但我特别想尝试一下。在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对表演这个环节心里还是没有底。活动执教下来,我感觉用图片和ppt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开放的提问使幼儿去大胆的想象,对于幼儿的回答能进行归纳和提升。我觉得最失败的就是故事表演的环节,虽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要举手参加表演,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在第一教时要求中班孩子当场进行表演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导致老师一个人忙着唱独角戏的场面,这也说明老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估计不够,如果将环节设计为由大班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逗蚂蚁教案6篇相关文章:

科学课蚂蚁教案7篇

小蚂蚁幼儿教案参考7篇

养蚂蚁教案及反思7篇

西瓜和蚂蚁的教案8篇

蚂蚁搬豆体育教案5篇

小班蚂蚁运粮教案7篇

蚂蚁自述作文6篇

蝉与蚂蚁的故事作文6篇

蚂蚁的力量作文7篇

数蚂蚁教学反思8篇

逗蚂蚁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