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花科学教案最新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我们要意识到教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花科学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最新6篇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尝试多种记录的方法。

2、学画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刮风、下冰雹等画面。

3、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丰富知识经验。

2、纸张、彩笔等。

活动过程:

1、放天气变化的录像,看后请幼儿讲讲不同天气的特点,为接下来描绘天气变化做好准备。

2、如果没有录像,教师出示不同天气的范画,便于幼儿认真观察并学习记录。

3、幼儿自己学及气象日记,在画面上表示出来。幼儿相互学习,交流气象日记。

4、延伸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做气象日记,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在科学区坚持做好气象日记,每个月都与幼儿一起分析天气变化的规律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户外活动:练习早操

活动反思:本节活动基本上能达到所设的目标,幼儿能自己画出晴天等画面,但在交流的时候有的幼儿不能大胆的表现出来。

区域活动:棋类区:指导幼儿学习下围棋,知道:(1)两个人依次下棋子(2)棋下在十字线上(3)学习吃子。

活动反思:

?做气象记录》他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观察天气和温度计来做气象记录。想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个温度计来进行操作好象不能实现,于是我就将这篇教案来个大整容。

教案涉及到“北京、南京、上海、杭州”这四个地方,小朋友人不认识这四处地名啊?”“当时候我来给孩子丰富一下,花点时间让孩子认识一下这四个地名就可以了吧!大班了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是可以的。”我放心地说道让她不用担心这个。想来想去总认为有点简单,上的时候不要一会儿就上完了,于是我又选择了几个气象标志,如果真的一会儿就上好,可以让小朋友认识一些其他的气象标志来充实一下课堂的内容。

星期五上午展开了实际行动。活动一开始,ppt天气预报录像的导入,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内容看来还是感兴趣的。当我问到:“为什么要听天气预报呢?”孩子们各抒己见,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的环节应验了一句话,“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记录的天气地方太多了。因为小朋友们有的还是不认识这四处地名,他们不知道城市与表格的对号入座。虽然我在记录前先示范一下记录北京的天气,其他三个城市让小朋友们记录,但是有的小朋友还是没有对起来。我觉得如果每个地名上分别标上1、2、3、4,那效果一定会比现在好的多,或是以图片展示,让幼儿看图片记录会更好。

另外,幼儿的注意没有成人注意的长,他们听了天气就不会去听温度,听了温度就忘了天气。所以在记录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没听到天气,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没有听到温度,非常乱。这也关系到视频展示时的时间太快,孩子一下子不能全都记住。因为小朋友记录这一环节超时所以导致下一个环节不能按计划进行,最终还是无法把“山羊老师”请出来。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 的。

2、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1、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2、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1、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2、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3、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1、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2、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请幼儿看清图形与代号后看图填数;看数画图;看图填数、看数画图。

2、请幼儿猜猜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铅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数图记忆:

1、教师讲解:

(1)出示图形与代号请幼儿仔细看。1是什么图形,2是什么图形……...9是什么图形。

(2)出示不同的图形请幼儿填写数字。如,正方形是数字几,三角形应该填写数字几等。

(3)请幼儿看数字来画出图形。如,2应该画什么图形,8应该画什么图形等。

(4)教师出示有图形有数字的要求幼儿是图形的就写出数字,是数字的`就画出图形。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二、猜猜电话号码:

1、教师讲解:

(1)根据算式题得出电话号码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电话号码是55339107。

(2)出示数图,请幼儿根据图形写出电话号码。

(3)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变成密码。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检查、纠正。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4

目标:

1.发现沾了水的“小船”会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现象。

2.探索让“小船”转动的方法,发现塑料板倾斜时“小船”会出现转动等现象。

准备:

1.将乒乓球对半剪开成半球形,可将边缘修饰成花瓣的形状。

2.塑料垫板,装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说明:

幼儿将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点水,放在塑料垫板上。只要倾斜垫板,“小船”就会旋转着向低处移动。

指导要点: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绍操作步骤,引导幼儿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儿不能让“小船”动起来,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鉴经验。

3.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移动方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所有幼儿都尝试过后,可用开放式问题如“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塑料垫板上用即时贴贴出“迷宫”图案,引导幼儿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宫”。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认识常用的取暖用具。

增强使用取暖用具的安全意识。

大胆想并绘画取暖用具。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取暖用具”组图;“安全使用取暖用具”组图。

材料准备: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引导幼儿交流冬天取暖的办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什么办法可以取暖?

——除了穿上厚厚的衣服保暖和用运动的方式使身体暖和,还有什么取暖的办法呢?

出示组图“取暖用具”,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取暖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1.出示组图“取暖用具”。

——你认识这些吗?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2.交流分享使用取暖用具的经验。

——你用过这些取暖用具吗?它们是怎么发热的?

——使用这些取暖用具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可根据教案中的“小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小结:在寒冷的冬天,使用取暖用具,可以让我们感到暖和,这些取暖用具有的需要用到火,有的需要用到电,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火灾,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出示组图“安全使用取暖用具”,引导幼儿判断图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增强安全使用取暖用具的意识。

——图中的人使用取暖用具的方法安全吗?

——应该怎么做?

发放绘画工具,鼓励幼儿设计取暖用具。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明取暖用具,并自由发言。

——这些取暖用具都有明显的缺点,有的容易引起火灾,有的.长时间使用会伤害身体,有的很容易冷却,不能随时携带。你们能发明一些比较安全、不容易冷却又能随身携带的取暖用具吗?(如太阳能、空气能暖手宝)

2.鼓励幼儿将自己发明的取暖用具画出来,并向同伴介绍。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美工区投放废旧纸盒、纸筒、旧报纸、胶水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取暖器”。

2.将幼儿制作的“取暖器”投放到角色区中使用。

附【小知识】

取暖用具

火炉:火炉里烧的是煤或木炭。用火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离得太近,不能用手去摸。煤燃烧时会冒烟,会产生煤气,容易引起火灾或煤气中毒。

热水袋:热水袋有注水式和充电式,可以暖手、暖被窝,但比较容易冷却。注水式热水袋使用的时候需要拧紧塞子,用毛巾或布把热水袋裹起来,避免烫伤;充电式热水袋不能边充电边使用,避免触电。

电热毯:用来暖被窝,用电热毯取暖的时间不要太长,太长了对身体不好,同时注意用电安全,睡觉的时候最好把电源拔掉。

空调:使用空调时房间里空气不流通,所以不能长时间开空调,需要适当通风,使用空调还很费电。

暖手宝:用来暖和手,可以随身携带,但比较容易冷却。

暖气片:北方有统一供暖,配接暖气片可以使用一个冬天,但不能随身携带。

取暖器:使用电热取暖器的时候,不要触摸电源开关和取暖器,防触电或烫伤。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6

生成背景: 9月20日,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只听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冯静亭:“这是蚂蚱。”

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

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

……

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

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

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

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

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

……

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兴趣浓厚,更愿意到饲养角去研究。但他们又受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限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看问题片面,局限,缺乏全面的研究。《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爱护小动物,培养幼儿的探索。老师也考虑到有研究价值。鉴于此,老师和幼儿一起共同生成了“螳螂”这一主题。

生成过程: (一)了解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把螳螂高高兴兴地带回教室,在饲养角给它安了一个家。在观察时,他们又展开了议论。

陈智超:“它喜欢吃什么?”

史丽媛:“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李璇:“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马友成:“为什么它是绿色的呢?”

崔鹏:“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

孩子们议论的内容越来越多。

老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好的还是坏的?今天回家你们想办法找出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开始商量了。有的说问爷爷、奶奶,有的说问爸爸、妈妈。有的说查《十万个为什么》,查《百科全书》,有的.说用电脑上查。

(二)探索发现 1、问家长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陆续带回了答案。有的说是螳螂,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告诉的,是益虫。

2、查资料

马有成说雌螳螂在生小宝宝之后会把雄螳螂吃掉,是《十万个为什么》上写的。有的小朋友是请爸爸、妈妈用电脑上查的,那上面介绍螳螂是益虫,吃害虫。韩业达还拿来了vcd,说可以让小朋友一起看,上面的螳螂本领可大了,它身体的颜色是保护色。

3、喂养

孩子们在吃午饭、加点时,也用面包、米饭、馒头喂它,结果螳螂毫无兴趣。孩子们又在散步时拔了一些草,发觉螳螂对草比较感兴趣。张天启的爸爸还抓了两只蚂蚱,我们一起放到小盒里,螳螂马上用两把大刀抓住了其中一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嚷到:螳螂吃害虫,它是益虫。

4、自我保护

李小朋和许多小朋友在一起讨论起来:“螳螂遇到敌人怎么办呢?”“我们试一试吧。”胆子较大的韩业达把手伸到盒子里,还没等碰到螳螂,它的两把大刀就举了起来,韩业达吓得连忙把手缩回去。

通过这个小实验,小朋友们明白了:螳螂是用大刀来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

5、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方法并表征,同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我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小动物都会保护自己,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

潘敦浩:打110。

战海涛:大声喊,救命啊。

臧元晟:不跟坏人走。

唐雯:赶快跑,找爸爸、妈妈。

马佳奕:不单独自己走。

潘绍文:不往耳朵里、鼻孔里塞东西。

……

6、提出新的矛盾点

好提问题的李璇问我:老师,青蛙、熊到了冬天会冬眠,螳螂冬天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帮李璇找到答案,好吗?

过了几天,孩子们陆续找到了答案,螳螂在秋天把卵产在向阳的山坡上、树枝上,有一层硬膜包着,所以里面很暖和,而雌雄螳螂就冻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卵就孵化成小螳螂了,它们又可以捉害虫了。

7、表征

马佳奕把螳螂产卵的情景画了下来。韩舒宁把螳螂捉害虫的样子画了下来。战海涛还画了一只大螳螂带着一群小螳螂。

8、 经验分享、交流

孩子们把了解到的知识用各种形式告诉小伙伴。有的拿来了vcd ;有的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讲给小朋友听;有的把螳螂吃害虫的动作画了下来;有的在“悄悄话”角谈论着螳螂的秘密;有的在父母来接送时拉着父母看螳螂的各种图片;有的在美工区粘贴、涂色螳螂,他们都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体会与反思: 活动内容的产生来自幼儿,幼儿探索兴趣很高。教师有机地引导幼儿在饲养角探索、发现,不断丰富已有经验,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从螳螂的自我保护迁移到自身的自我保护。在此次活动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建构新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认知经验,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而且能有顺序地连贯描述螳螂的外形特征。对以后描述小动物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

幼儿关于水的社会教案最新6篇

学礼仪的心得最新6篇

2024年数学工作总结最新6篇

学历史心得体会最新6篇

学物理工作计划最新6篇

学国学心得体会最新6篇

学体育申请书最新6篇

村小学2023工作计划最新6篇

学生工工作计划最新6篇

讲英雄学英雄心得体会最新6篇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