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准备充分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案模板篇1
?蜜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小学教案模板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小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揣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具准备:挂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出示挂图)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面红旗?(1面)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用类似方法呈现到3)
师:我看见垃圾桶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4”,用相同方法揭示到6)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天上飞的鸽子哈,123456,总共6只!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7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们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让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 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小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
“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浪》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看你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怎么样?那就让我们开上小火车来读一读吧。
2、指生分节读诗歌。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朗读了诗歌,并知道这首诗和以往我们学习的诗歌有所不同,是阶梯式诗体,读起来朗朗上口,那么谁愿意跟着音乐读给同学们听?
二、感情朗读诗歌,品析词句,感受诗情。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踏着这美丽的浪花走进诗歌,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博大吧。
1、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的?
学生汇报诗歌写了哪几个人?教师板书:爸爸、妈妈、我
爸爸把海浪装进录音机,你知道他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
师:是啊,大海就象是个调皮而有善变的孩子,它时而轻柔、舒缓,时而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又怎么能不喜爱它呢?你能读出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2、爸爸对海浪是如此的喜爱,那妈妈呢,她又钟情于海浪的什么呢?
对了妈妈把海浪暴光在软片里,这说明妈妈喜欢(看海)那请你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留下那些美丽的景色呢?她会看到大海的什么呢?
你们想的真美啊,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感觉去读出海浪的美来吧。朗读第二节。(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发散思维训练:爸爸妈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你能想像一下: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4、你们想的真好,替那么多的人表达了对海浪的喜爱,那么我呢?文中的小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呢?海浪又给他带来了哪些好处呢?谁来读读诗歌的三到五小节?
5、作者喜欢让奔腾的浪花进他黝黑的身体,想象一下:奔腾
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6、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7、查字典理解“坚毅”的意思。
8、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9、想像:于是,我有了……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来读读3到5节诗吧。
三、欣赏美丽的大海。
大海是博大的,大海也是宽广的,下面就让我们乘着海浪去感受一下大海的浩瀚无边吧。课件欣赏美丽的大海。学生说感受。
四、欣赏儿歌
五、仿写:模仿本文诗歌的形式,写出你对大海的喜爱。
小学教案模板篇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习)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⑴和大象比,比大象大得多。(出示课件:与大象比较)
⑵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出示课件)
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3、指读有表示鲸很大数字的句子。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指读。(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17米长,一条舌头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出示课件)
4、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⑴举起手摸不到上腭。⑵四人在嘴里看书,很宽敞。(出示课件)
5、鲸真的很大!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五)学习第2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长得又像鱼,许多人都叫它鲸鱼。它是属于鱼类吗?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写鲸是怎样进化的语句。
2、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3、指名汇报,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课件帮助体会)
(六)学习第3自然段
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鲸分为两类: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七)学习第4——7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3、鲸在睡觉和生长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文后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请生回答)
(八)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学习写作方法。
1、学完了课文,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鲸各方面的特点,收获实在不小。回头再想想刚才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谁能说说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吗?
2、作者为了让我们能详细地了解鲸的特点,在介绍鲸时采用了不少方法。你能说说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吗?(生谈体会)
(九)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鲸呼吸和睡觉时的样子。
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2鲸
形态:大重长
哺乳动物:形状像鱼
特须鲸
种类
点齿鲸
吃食
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小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