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音乐上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音乐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不但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欣赏音乐充满了乐趣,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欣赏:
1.初听《荫中鸟》全曲,感受整体(出示课件)
2.复听一次,要求学生听辩乐曲的段落及速度变化。
3.分段欣赏。(出示课件)
4.围绕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表现手段,及独奏与伴奏关系,启发学生想象与欣赏,以加深对音乐表现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5.再次复听全曲,让学生从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产生热爱生活,憧景未来之情。
6.听听想想
(1)你认为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2)乐曲中有一个部分,笛子在轻快的旋律衬托下自由的模仿各种鸟声,生动、逼真的.呈现出绿树浓荫里百鸟争鸣的情景。你能听出来吗?
(3)这首乐曲①仅仅模仿自然界中鸟类发出的音响。②不仅模仿自然的音响,也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欢畅、喜悦的心情。(选择√
7.欣赏《鸭子拌嘴》
8.介绍《鸭子拌嘴》
“鸭群集合上路”是全曲力度最强的音乐
“鸭子潜水觅食”是全曲力度最弱的片断
9.提问: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10.复听《鸭子拌嘴》中“鸭群集合上路”片段:
(1)我扮演放鸭子的老爷爷走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跟在后面,
(2)他们虽节奏有力地踏步前进,边走边高兴地说:“嘎!嘎!嘎!嘎!”互相拌嘴,充分感受到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
11.复听《鸭子拌嘴》中“鸭子潜水觅食”片段:
(1)用轻而弱的声音启发学生:“你们想用什么动作表现鸭子觅食?”
(2)学生分组讨论,有的模仿模仿鸭子滑动翅膀,把头慢慢潜入水中觅食,有的静悄悄地在岸上等待,有的做出了捉到小鱼时的动作,静悄悄的教室里只有水镲声伴随着孩子们无声的动作,大家立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平稳轻松的情绪。
四、课后:
课后分析
板书设计欣赏:
?荫中鸟》、《鸭子拌嘴》
小学音乐上册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
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师: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
(1)师生一起数小节
(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
(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
(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
(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
(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4)齐读
(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
(2)老师带唱一遍。
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
发声方法(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
(4)学生齐唱。
(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三只蛤蟆……
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xx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
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播放《花蛤蟆》视频)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小学音乐上册教案篇3
(一)复习背唱《小小的船》
1.看歌谱齐唱歌曲。
2.邀请一位主动、大方的同学,将歌曲背唱一遍。
3.集体随老师的'琴声背唱歌曲。
(二)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
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
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
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
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
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三)表演
(四)课时结束
小学音乐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山童》。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2、能静心、专注地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感受合唱歌曲带给人们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汇报课后搜集的有关捷克斯洛伐克的资料。 2.欣赏《牧童》。这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歌,我们仔细听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捷克的小牧童他们是怎么样来放牧的?放牧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放声歌唱《牧童》。
二、欣赏合唱歌曲《山童》。
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中国歌曲,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
2、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牧童》音乐规整,《山童》具有民歌风味。)
3、再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4、刚才你闭上眼睛听音乐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想象到的牧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
三、创编《山林的歌谣》活动。
1、歌曲《山童》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2、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嗦习嗦;
3、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叽叽喳喳;泉水:叮咚叮咚;
羊鞭:劈啪劈啪;鱼尾:吧嗒吧嗒。
4、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马蹄、小猫、啄木鸟、小鸡、小鸭等。
歌曲《山童》是怎样描写了哪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可选用书上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可只用1 2 3 5 6。
5、小组展示。
四、总结评价。
小学音乐上册教案篇5
课题:时间的歌
课时: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在钟表店里》和《调皮的小闹钟》,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小麻雀》。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在钟表店里》: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初步感受管弦乐曲。
(2)展开联想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3、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教师完整地播放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点。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小学音乐上册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对鸟音乐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