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心准备演讲稿,演讲者可以确保论点清晰,避免内容模糊不清,在一场正式场合中,演讲稿是演讲者增强演讲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篇1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1班的姬梓文,今天我给大家讲的红色经典故事是:革命英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接触到革命道理,10岁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为了革命的需要,党派刘胡兰回云周西村领导工作。其间,刘胡兰曾配合武工队员,将大恶霸石佩怀处死,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也惹怒了反动派。为了报复,反动派率军突袭云周西村。上级命令刘胡兰转移,但是,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和党员转移,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的威胁之下,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
“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嘴巴这么硬,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要杀要剐由你们,要我自白,妄想。”残酷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六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1947年春天,毛主席听到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后,感动地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个年纪很小的大英雄-刘胡兰。1947年8月1日,刘胡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英雄浩气传千古,胡兰精神照后人。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一定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前行!
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篇2
“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大家好!我是裕小红色故事小宣讲员肖雨含,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红色故事叫《陈延年――大革命声涛中的旗手》。
在风云际会的广东大革命时期,有一位优秀的革命家,堪称革命的旗手,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
陈延年于1898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他虽然是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的长子,却是凭自己的努力探索革命道路的。1920年他进入巴黎大学附属学校勤工俭学,主编《工余》杂志。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非常向往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很快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共同创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这一重要的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并负责宣传工作。他去莫斯科留学,他决心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1924年10月,他辗转到了广州。1925年1月,他任中共广东区委执委会书记。根据当时展开的中共“四大”会议精神,要加强工农合作,要争取革命领导权。为了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他迅速推进党的教育与训练,向干部群众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开办了各种各样的训练班、党校等。在他的努力下,红色的革命声势席卷广州。两年间,共产党员数量就由1000多人上升到9000多人。广东党组织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组织。
陈延年工作很踏实,他经常带领中共广东区委主要负责人巡视基层,到工厂、下农村,大力宣传工农群众闹革命。他与人力车夫共同拉车干活,与农民在地头面对面交流,这些让他进一步了解广州社会。在陈延年的积极推动下,广东大革命运动深得学界、商界、军界等各人民团体的支持,广东成为革命战争的重要基地,此后开始的北伐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航程。
这位广东大革命运动的旗手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在撤退时他还念及着党组织的文件是否销毁干净,冒险回去查看时,不幸被俘。敌人对他进行了利诱拷打,但他始终只字不吐,体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在临刑时候,刽子手令其跪下,但他绝不跪下,终被敌人残忍杀害。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丰碑上,陈延年堪称典范。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回忆起他,都赞扬他平易近人、朴素耐劳。他一心一意埋头工作,兢兢业业。他对革命理想的执着、对革命气节的珍视,又是那样令人无法忘怀。2009年,在中共中央11个机构公布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陈延年的名字,这是对革命者深深的尊重。
我的故事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篇3
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曾经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曾经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皑皑冰雪……安静的让人荒芜。那里的一切,至无言,去亦不闻!
一回首,一俯仰,历史将让我们永远铭记2008年的5月9日,同样的西藏,同样的珠穆朗玛,一只红色的队伍正在前行。珠峰已经泯灭了昔日的沉默,它因着这支队伍而蠢蠢欲动,难道你也在为这群挑战者们颤动吗?他们被厚重的登山服遮住了面颊,只露出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带着火炬,勇攀顶峰。9时17分,红色的祥云燃着奥林匹克圣火,出现在世界的顶峰,8844。43米,从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到最后的次仁旺姆,人类终于实现了最伟大的攀登,中国终于完成了最光荣的使命。珠峰上架起了红色巨塔,祥云,火种,五星红旗,奥运会徽,倚在白雪与蓝天之间,一幅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这一刻,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之声;这一刻,只有一种表情:热泪闪烁。无论峰顶峰下,近处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从内心燃起一个声响:我爱中国。为什么登山队员不畏艰险,登上珠峰?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特派记者承受着疲惫与高原反应仍然坚持采访?应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倾尽所能,不辞劳苦?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每个人面对这壮举都饱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着土地爱的深沉。
火炬登珠峰的成功,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上。他们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祖国这片大海,方显出波澜壮阔。校园中亦是如此,我们从属于一个校园,就是校园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分子。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红色的校园。清晨,走进校园,醒目的屏幕游动着特有的温馨的红色字眼,使我们精神饱满的面对崭新的一天。办公楼大厅的红褐色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要沉稳,严肃,用一种谨严的态度面对各种任务。体育课上,我们踏入红色的跑道,尽情挥洒汗水,激起无限生机活力。闲暇时间,漫步在校园,廊边红色的蔷薇花伸出香气,调剂我们紧张的思维,染透我们的心灵。展现朝气的红色校徽,带有责任感的红色学生卡,在园中骈飞的红色“飞舞”,无不张显着十九中的无限活力,校园的红火,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这红色的五月,我们的校园愈发美得难以言状。
爱国很大,爱校是本。我们也许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义举,但我们可以努力上进,为学校争得荣誉;我们也许我没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气概,但我们可以遵守校纪,树一份责任在心中;我们也许没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济世情怀,但我们可以帮助别人,和同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
校园是我们阳光下的梦工厂,阴雨天的避风塘,是我们摇曳着希望与理想的一片净土。花开里有我们的崛起,鸟鸣中含着我们的失落。这里的一草一木,看着我们成长,见证我们长成。曾经,我在这里走过三个五月,每一次都看着五月盛产的红色与爱弥漫了整个世界。去爱吧,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校园,让爱之歌奏响在这个红色的五月。
谢谢大家!
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这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先,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务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群立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王全淦。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鲜血铸就的幸福”。
站在余姚这充满温暖的幸福土地上,望着这曾经洒满革命英雄热血的土地,我,想起了他们,令我永远铭记于心的革命英雄们!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刘志丹同志和黄明同志,因此,我想把他们作为我这次演讲的主人公。
刘志丹同志,1903年冬出生于陕西保安县,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像。于是,他想改变社会,复兴中华。通过努力,他考进了黄埔军校。1926年毕业了,然后随军出征,他多次带领革命战士与敌人发起斗争,屡战屡胜,并联合老百姓们打土壕,分土地。
之后,他带领着部队又在三交镇与敌人展开斗争,与敌军从清晨对战到下午,由于敌众我寡,他在亲自上战场指挥战斗时,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左胸,伤到了心脏,在牺牲前他含着最后一口气,大声朝战友们说:“兄弟们,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拿下来…”话落,刘志丹同志倒下了。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刘志丹同志放心不下的仍是“三交镇”,他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不禁让我热泪盈眶,视线模糊中,又让我不得不想起与他一样,同样令人钦佩的伟大英雄,那就是革命战士黄明同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明同志的故事吧!
黄明原名金达,家住余姚市南面15公里处的一个金岙村。由于,在一次掩护地下党组织撤退中,不幸被捕,被关在了梁弄监狱,小小的牢房竟关了50多个人,房内破棉被散发着浓重的霉气,粪便桶发出阵阵恶臭,大伙连睡觉都要轮流,黄明既要在恶劣环境下生活,又要对付敌人,还联合难友们制订了一个秘密越狱计划。
一次,四明山党组织指导梁弄地下党与黄明配合行动,黄明组织难友们用筷子把浸湿的报纸塞进墙缝以减少干灰浆的粘性,把石块挖出来,白天用棉被堵住洞口伪装现场,晚上在部分难友的掩护下继续干,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不料敌人突然查牢,洞口暴露,黄明毅然挤在了难友们的前面,并承认是他主使的,敌人气的当场将黄明吊在了房梁上,对他一阵严刑拷打后发现黄明仍未说出一句话,于是,敌人决定利用黄明来一个“猎鹰”行动,将地下党们一网打尽。
敌人唯恐会有批漏,在一个小小的梁弄,竟调集了一个特务营,一个保警中队,县自卫大队,还有绥靖指挥部的警卫班等兵力。
行刑那天,黄明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百姓们,当在一个偏僻角落发现一个熟悉的战友时,他竟不顾一切大声喊着:“有埋伏,不用管我,快走……”地下党们听到了,迅速撤离,在敌人们眼皮底下溜了,敌人气的当场开枪打死了他,革命英雄——黄明同志!
一个刘志丹倒下了,一个黄明倒下了,可千千万万个像刘志丹、黄明这样的英雄前仆后继的冲上来,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为了我们奉献出了一切。
时光飞逝,今天已是21世纪的和平年代了,虽这些革命英雄们已去逝多年,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眼角的一滴泪悄然落下,化成一颗闪亮的五角星散发出耀眼的光茫,望着胸前鲜红的红领巾,我不禁轻轻伸出了右手,庄重的举过头顶,行起了少先队礼,感激的说道:“革命英雄们,你们——辛苦了!”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讲革命故事的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