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读者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欣赏,读后感是我们对所读作品进行深入思考的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规矩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规矩读后感篇1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这一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怎样让孩子在幼儿园既快乐又能主动遵守规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获益匪浅。
他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父母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占有孩子。作者的另一个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辄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你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置换。
就像王涛博士所说的:当孩子闹情绪,很抓狂的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收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
这些方法不正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吗?
所有的孩子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书中有很大篇幅介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们合理的有效的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快乐幸福的成长!
本书看似是给家长准备的,其实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孩子还有家长。我们也需要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来指导家长,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规矩读后感篇2
无意间在学校淘到一本书《规矩和爱》,一拿到手就爱不释手。我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规矩和爱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乃是像太极图那样相互融合又相互相互区别。
我看到或是听到很多关于父母因为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铸成大错的事件。比如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李刚的儿子……他们的事例很值得我们这些当妈当爸的人借鉴。他们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长的疼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把好的先给孩子,他们想要什么、想去哪里玩都尽全力满足。
但真正的爱是有底线的,并不是不是放纵的爱。否则这样的爱就变成了害,在有关孩子个人品德、学习习惯、性格培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的。规矩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习惯的养成。真正的爱不是忽略型的爱,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爱。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这就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须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好与不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书中还提到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认为情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更多的作用。我们现在的父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况,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刚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怎么重视情商,等到意识到了情商的重要性了,却已经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现在出现的很多的孩子成绩很优秀,甚至考上名牌大学,但因为各方面的压力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不乏其数。轰动一时的卢刚事件也是其中的一桩。所以对于我所教的学生们,我往往更在乎的是他们的情商,他们的态度和对事物的世界观,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
这本书看了之后,对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有班级里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看一些好书,不断地思考,去面对这些需要改变的孩子们。让爱和规矩正真做到统一,我们要一起努力!
规矩读后感篇3
在读过钟老师推荐的《规矩和爱》这本书后,颇有感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而要时时反省自己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精髓在于身教胜于言传。如果自己没有上进之心却叫孩子要好好学习,恐怕只是白费口舌。路依遥,从小到现在,犯些错误很正常,但是我们作为家长,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是需要及时纠正的,而且我和孩子的妈妈,包括爷爷,奶奶,平时我们的言行也很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否则孩子很容易学会一些不好的习惯。
教育孩子就像建房子,地基得先打正打实。忽视地基,迫不及待地想要快速建成高耸美观的大厦,就算建成了,也是经不起风雨的。如果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和品格,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不正确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得到父母的百分百爱和关注,活得快乐,受尊重,各方面得以健康成长,就算学习成绩暂时不拔尖,他的将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这就像一栋地基坚固的房子,就算高层出了问题,它的根基还是正的呢。
分数不能代表未来。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汉堡包的那片牛肉,被老师和父母夹压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更重要的东西。未来,当社会不需要高分了,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高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而且我们要求孩子次次考高分,孩子也会在心里想我们到底爱的是他们本人,还是分数?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如果他自己不知道主动学习,依赖父母押着他去学,就是考了高分也没有用。所以,我们身为父母不能太浅薄,目光要看得远一点。对于路依遥,她的学习,我一般是注意细节,比如,字的书写,平时语文和数学作业的完成,听写生字的掌握,这些平时关注的较多,除了学习,我还在周末孩子在家里的时候,通过让路依遥,整理房间,帮奶奶做点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在多方面去体会,知道平时的小事也要有条理,当然,从目前来看,孩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家长去发掘,去教育的地方,只有在不断地,即孩子的成长中,我们才能慢慢有所感触,有所提醒,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最后借用一位哲学家的话,播种一种思想,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会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帮助孩子播种一种好思想吧,让他们收获一种好命运,拥有一个好人生.
规矩读后感篇4
本人有幸拜读了江渐名人王涛写的《规矩和爱》,感悟颇深。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教育孩子方面,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孩子在研学方面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传说。有头悬粱、槌刺股、匡衡凿壁借光等。而这些传说构成了中国人教育孩子方法的一部分。我儿时,听得最多的也就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等人自成人;中等人打骂成人;下等人打骂不成人。从中可以看出来,望子成龙的中国人,教育孩子,打骂不失为一种手段。西方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包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人很少有人潜心将西方国家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告诉国人。江渐名人王涛做到了。下面说说我的读后感,请斧正。
1、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交朋友,不断听取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体察出家长的'亲和力。给孩子定规矩,并因孩子的成长而调整规矩。
2、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独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事后与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增强历练,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好学上进的习惯,行成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孩子坐势、走路姿势、睡觉姿势、吃饭、睡觉时间。教育孩子加强团队意识,尊师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体现出平和的学习、工作心态。
4、人生的历程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坎坷的。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树立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孩子感悟到,他是家庭中关键的一分子,他也有责任心,也需要他的努力。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生理念。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后,会成功的,会苦尽甘来的。同时,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心,不断的回报社会。
5、谦虚谨慎,虑心学习,知错就改,做人做事,要低调。
规矩读后感篇5
做为一个母亲,我常常被一个问题所难住,“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即快乐又主动的学习呢?”自从我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当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要先掌握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教育理念。身为一个母亲,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作为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不能占有孩子。”作者不同的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所采用的方式,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的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学习,改变自己权威教育孩子的方式。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
王涛博士说:“当孩子闹情绪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收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要学习的。
所有的孩子要学习二点,一·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简单的说,就是爱;二·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训。要建立正确的规矩,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要先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有宽容,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矩的背后是有爱的。而不是让他感觉冷冰冰,是跟他作对,让他受苦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全的孩子。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们合理的方法,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规矩读后感篇6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入人心的,为数可不多。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简爱》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归纳出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作者描写的'主人公简是一位身材矮小,容貌平凡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圣洁、美好的生活。她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唾弃;表姐的蔑视和冷漠;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人格力量。
在她的爱人罗切斯特面前,她也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位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这位牧师深深地爱上了她,但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诱惑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的个人尊严,这是简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小说的结尾是圆满幸福的,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被他的疯妻烧毁了,他的眼睛也瞎了,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正是这样一个状况,使简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了幸福。
小说告诉我们,人最美好的生活是尊严加爱,虽然有时我会觉得结局过于完美,甚至有点不太真实。但是我依然被这份真情所感动着。在当今社会,人们都似乎位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了爱情,很少有人会像简那样为了爱情,为了人格而抛弃所有。
规矩读后感篇7
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和探索,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那就是立规矩前,父母一定要做到,做规矩的过程一定要以一个享受和玩的心态来面对。例如刷牙,我都是当着孩子面刷牙,让他参与进来帮妈妈们刷牙,然后趁势告诉他自己也可以刷牙,但是需要妈妈帮忙。现在,喝奶、漱口、讲绘本、牙线、刷牙、涂护牙素,对我儿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如果少一样,反而他还会告诉妈妈,他要坚持。
孩子兴许生来就是改造父母的。时至今日,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预料到我会成为这样的母亲,我想着就是孩子给我的改变,愈发懂得面对一切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现今社会有很多极端伤人事件,很多人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人情商能力低的一个因素?情商教育有很多因素,但是作为初入人世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确是情商培养的第一道防线。
也许生活可以不富有,但是情感不能贫苦,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作为新新父母,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我儿子的.朋友。等他成长为一名会快乐生活的普通人时,我想我就可以真正享受我的生活,而生活中却有了一个年轻、乐观的朋友。想到这些,我就又有些激动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激情再次燃起——
随想随写,胡言乱语,希望各位多多包涵。任何一本书,一个人的经历,都只是借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人施教,用爱去打造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恩!
规矩读后感篇8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