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意图,优秀的读后感是对作品中的心灵之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1
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父爱的教育范本。所以在假期里,我认真的拜读了这本书,真的被这186篇感人肺腑的书信所打动!
有很多人说傅雷是一个很严格的父亲,确实,在他和傅聪两年间的书信来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他对儿子有着不容置喙的爱,但在书信来往中,他始终把对傅聪的道德和艺术的指导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犊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两人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就出自于《傅雷家书》,从这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远在海外,心都被牵绊着。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这样的一句话,展现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方法,他不会像一些父母那样只是批评,而是会给予适时的鼓励,给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奋斗的方向!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这些话则充分体现出了傅雷对儿子严厉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够成长起来,学会面对,学会处理问题,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点!
?傅雷家书》记录着傅家父子两人两年间的交流。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2
看了《傅雷家书》之后,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写给出国在外学习的儿子傅聪,傅雷用自身经历来教自我儿子做人的原则、对艺术的修养、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其中,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傅雷说过的“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我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我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我,先改自我的。”还有傅雷先生在听完儿子的'协奏曲钢琴部分录音后,并对他儿子提出了自我的看法,并且劝导儿子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要静下心思考。
傅雷先生经过这种平等的倾心交流方式和儿子谈艺术,会让儿子一天比一天长进。傅雷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教育儿子的同时,总要将自我摆进去,引导儿子认真对待自身的不足。
我一向认为爱子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为儿子树立了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榜样,让儿子听其言,又学其行,成才道路上才会稳步前行。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我的父母,想起了他们的谆谆教导,他们不是什么伟人,也不像傅雷那样说出立身处世的大道理,但他们做什么事都会为我着想,为我研究,为我打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浓浓的亲情总是令人感动。《傅雷家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傅雷是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3
初版刊行三十五载,一本《傅雷家书》,用真挚的语言,朴素的文字,温暖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的心灵。纵观傅聪与父母的一封封家书,便可发现,成长无处不在,这饱含深情的话语中——也突显着中国式父母又温柔又严厉,又热烈而又恬静的特点。
做人之道
关于做人之道,傅雷在书信中反复提及,“成名后要保持和气之谦,这是美名永传的法宝”,“尤其是我急躁的脾气,应当做一面镜子。感情问题,要坚定,要处处从远着眼,要顾全局。”郑重地告诫,以身作则地教导,做人,做事。傅雷走过了傅聪的这个阶段,并用过来人的经验在书信上写下谆谆教诲。在待人接物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何尝不是在调整、改进。知子莫若父,傅雷或许走过不少弯路与挫折,但这傅雷家书不正是让傅聪乃至后辈少走些弯路,学会正确化解挫折。这做人之道代代传承,而这不灭的精神品质更是不断接续。正如傅雷所译的一段:“你们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向前吧。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加幸福。”在我的成长路上,父亲也一直告诉我做人之道,如今看过傳雷家书更有了些许新的体会。
爱国热情
“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随时随地要准备着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傅聪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傅雷仍写信告诉他要心系祖国。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祖国永远是最温暖的归宿。傅雷夫妇还督促傅聪多写中文,成为一个文明世界中真正快乐的中国珍。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傅雷家书中的名言。是啊!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容纳人间最美好的、最真挚的感情。而这如同傅雷家书般温暖,热烈,或许赤子身边的世界让他感到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而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的精神世界。作为中学生的我也应常怀一颗赤子之心,追寻着《傳雷家书》的足迹,为祖国的富强拼搏与奋斗。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4
说起信件,大伙应该都很熟悉吧!所谓古有《答谢中书书》,今有《傅雷家书》;那样大伙对后者有哪些知道呢?今天就让我给大伙说说关于我的念书心得吧!
这是一本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一封封家书中透露着傅雷夫妇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傅雷先生是国内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他与傅聪既是爸爸也是老师,更是朋友。其夫人朱梅馥是一个端庄贤淑的东方女人。
因为好奇,我还查了第一篇信件背后的故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傅雷先生和傅聪争吵,后来在傅雷勃然大怒的状况下,傅聪离家出走,住在傅雷的好友家里一个月多。傅雷先生也因此事一直自责,可见他对儿子的爱之深!
其中,我最有兴趣的就是那篇《只须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里面写出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鼓励,对儿子获得的收获感到自豪与欣慰,并且教会儿子不要由于胜利而冲昏头脑,与让儿子放宽心,生活没完美,这部分日常的细则,无处不体现了父爱的重量,一个作为爸爸的矛盾。
文中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赏析艺术,更莫过于赏析我们的小孩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这是一种爸爸对小孩的认同,也是小孩们所期待的!“收获的大小、高低,是不在大家学会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分,但只须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遇到事情沉稳,胜利而谦虚,不骄傲;这便是一种坚强,然而这部分全做到了虽是实属不容易,但就算孤军奋战也无碍,如若做到,便一辈子放了心。
家书中有如此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很多心灵的'朋友”。赤子之心是最为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欲望纷争,年岁渐长就知晓孤独常常萦绕于心,与其在孤独中自怨自艾虚度光阴,不如在孤独中看向内心,进行自我的对话。这足以让他不惧身边的孤独,永远感觉不到精神的孤独!这句话,既是傅雷先生的墓志铭,也是他一生的缩影。
他也期望傅聪可以成为一个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并从小教育,所谓“爸爸妈妈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不过父爱不同于母爱温顺细腻,更多的是深远而广阔……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5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好的艺术修养读物,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父母对我们孩子的苦心和呕心沥血的培养。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艺术家讨论艺术,让我做父亲的得到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给别的青年;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是做人还是其他方面。”
在那么多封家书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亲对儿子傅聪的教导,还有傅雷先生在艺术、音乐方面的造诣。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而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而是讲究技巧,从事物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它们的奴隶,用心书写自己的创作。在家书中,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接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这也是我要学习的,不管有什么困难,有多么艰辛,只要我有勇气、有信心,我就一定会成功的!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6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咀嚼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经过这些书信,不仅仅在两人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经过这一条纽带,使孩子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间的家书,那么书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们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几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好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异常,他经过书信对远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并且还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在书信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我,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我的意识与性情”。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的吗?
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我的父母虽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研究,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够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景,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来。所以,家长们应当看看《傅雷家书》,而作为孩子的我们也要看看这本好书,因为它将会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不管过多久,傅雷先生的影响还将会一向存在,因为他的教育方式能够当做家庭教育的蓝本,而《傅雷家书》也会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篇7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
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为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
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