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理解书籍中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写读后感可以提醒我们关注书中的细节和细腻之处,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篇1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只渺小的小蜘蛛在城市中的一个小角落里,着手开始建造它的家兼捕猎场——蜘蛛网。它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建造起了它的乐园,这里有两个垃圾桶,不断有苍蝇蚊子会送上门来。白天有充足的阳光,晚上也不会太冷。
可是好景不长,它还没住多久,老天爷就给它带来了灭顶之灾——下雨了。
那天,一阵炸雷划过天际,惊醒了这只可怜的蜘蛛,伴随着雷声而来的是豆大的雨珠和不远千里翻滚来的乌云。它焦急地在网上蠕动着,心想它的网应该可以成为它的避风港吧。可现实却不是这样,豆大的雨珠很快就把它辛苦结的网打得四分五裂,它抓着一根粘得比较牢的蛛线,在大风中上下左右地摇摆着。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浑身湿冷的它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和一颗心灰意冷的心瘫在墙角,心里抱怨着老天爷为何对它如此的不公。一只苍蝇飞过来对它挤眉弄眼、摇头晃脑,仿佛在嘲笑它如此脆弱的意志和它那破碎的心灵。可是这只蜘蛛并没有完全消沉下去,没有在这里等死,它激起了内心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念,再一次站在了墙角边。
这次,它学聪明了。它找了一座老房子,这座房子残缺不堪,但又有许多可以遮挡风雨的盖板,它想在这里安家。没过几天,这座老房子因为拆迁被拆除了。它又搬了,接着,又有厄运降临,但它又重拾信心……
一只弱小的蜘蛛都有这么强大的信念,我们身为人类,怎么能被几次厄运就_在地,怨天尤人呢?我们要学习这只“弱小”的蜘蛛,它告诉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志者事竟成”。这些道理并不是失意者安慰自己的话语,因为我坚信风雨过后,总会现彩虹。
《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篇2
秋,伴着呼呼的风声,带着沉甸甸的果实大步走来。转眼间,校园里那几棵光秃秃的树干,忽然呈出一片火红,就仿佛一个个亮澄澄的灯笼。再一细看,才知道,原来是石榴!又大又红,好不惹人喜爱。李刚坐在寒冷的教室里,时常望着窗外的石榴,眼睛瞪得大大的,还一边流口水。今天一听说要发石榴,更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班里的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兴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个又大又圆的石榴。然而,班长却坐在椅子上,望着兴高采烈的同学们,思索着什么……
终于,石榴来了。李刚按捺不住性子,飞奔到石榴旁边,上手就要抓一个大石榴。幸好班长及时阻止了他的行为,并用指责的语气说:“李刚,你不能打乱顺序,别着急!按顺序一个一个来。”李刚心里满是不服气,但看见大家都遵守顺序在排队,又不好意思地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班长发放。眼看着好久才轮到自己,李刚不禁有些生气,心里便嘀咕道:班长发得真慢。哼,要是我早就发完了!他用怨恨的眼神望着班长,而此时的班长正忙得不可开交,累得满头大汗。
“终于轮到我了,这回总算把石榴拿到手了!”李刚得意地说。可是他一看,那石榴满是斑点,不禁有些嫌弃,觉得班长一定是把最好的石榴留给了自己。于是,就从班长的手里一把抢过了石榴,拿到后李刚先是一愣,原来班长把最坏的石榴留给了自己,上面满是大坑,但他却毫不在乎。
这一幕,被细心的老师看见了。严重批评了李刚的行为,李刚也为自己的举动而感到歉疚,诚恳地向班长道歉,校园又恢复了和谐。虽然石榴已经被摘掉了,但是今日的石榴树却彷佛比往日的更加可爱,连小鸟也在枝头上歌唱。
《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篇3
入夜,皎白明亮的月亮慢慢地爬上了树梢,宁静的村庄里除了隐约的狗叫声,还传来连续不断的咳嗽声。
咳嗽声是从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传出来的。通过土墙的缝隙,微弱的烛光透了出来。屋子里除了一个土炕,没有任何家具。一条破旧的棉被盖在一位头发雪白、身体虚弱、脸色苍白的老人身上。老人不停地咳嗽着,还喘着粗气。这时传来清脆的说话声:“爷爷,药熬好了,我端给你喝吧。”
这就是老人的孙子铁蛋。铁蛋是家里的独苗,很小的时候铁蛋的爸爸妈妈被泥石流夺走了生命,从此铁蛋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又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照顾爷爷的重担就压在了幼小的铁蛋身上。
铁蛋个子不高,比较瘦小,泛黄的脸上镶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身上的衣服有很多的补丁,已经洗得有些发白。他的脚上没有穿鞋,两只小脚被冻得通红。老人看着可怜的孙子,流着泪喃喃地说:“孩子,你这么小就要跟着我受苦,挨饿受冻,别的孩子放学后都能出去玩,你却要照顾我这个卧病在床的老人,还要去帮助别人干活挣钱给我买药,真是苦了你了。前两天,那户人家又来说了……你……”
铁蛋看着欲言又止的爷爷,说:“爷爷,你是我唯一的亲人,你又生病了,我应该来照顾你。虽然我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放学之后就去玩,但是我愿意和你在一起。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很安心,爷爷,你不要让我走。我走了,你怎么办?不,我要和你在一起。”
老人看着懂事的铁蛋,叹了一口气。屋外,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院落里。
《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篇4
四天前,发生了地震。一座楼房,一对子母正在楼上睡觉,突如其来的地震把母子压在房子底下,而边上的房子也无一幸免。
废墟的母子,身边只有一瓶没有喝的矿泉水和一个开了封的面包,儿子只有三个月大,母亲在地上铺一张毯子,防止几个月大的儿子被地上的碎后划破,整个空间并不大,却有几个透气的小口子。救援队第一次侦查时,并未发现这对可怜的母子。第二天,母亲知道,水与食物都要节省着吃。下午,孩子开始无理的哭闹,母亲心如刀绞,开始向孩子喂奶,孩子虽然不哭,但余震却开始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被重物压到,自己的胳膊却被砖块砸出了鲜红的血液。此时,救援队仍在寻找,已经找到了五具尸体,其中有一对母子因失血过多死去的。
第三天,母亲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开始头昏眼花,但她仍然不放弃生存,并开始祈祷神灵,心中默念:我至高无上的神啊!希望您开恩,让我这个可怜的孩子,活着出去。孩子又开始哭闹,但母亲的的乳汁以经所剩无已,她下了一个一大胆的决定——喂血!孩子是活了,但她快不行。临死前,母亲将自己的大姆指咬下来,放入孩子嘴中。
此时,救援队的军用犬被血腥味吸引,经过半天的折腾,孩子被救了出来,而救援队同时也发现了在孩子嘴中的“手指”,他们望着母亲,久久不说话-------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爱。
《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篇5
一抹暖阳照在那层层叠叠的山峦上和风抚着这苍翠的低地上。
铁蛋在这种环境下生长了二十个年头,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离开村庄,他也不肯离开这“仙境”。
这两年,铁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乡亲和父母的生计着想,他用那仅仅从高中文化中学来的知识,因为他只知道那些。
铁蛋的脸一年四季都那么红,他的头又圆又扁,正巧像个鸡蛋。“啊——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他走在回家的羊肠小道上总会反复地这么说,这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那个初秋的傍晚,铁蛋同往常一般,背着农具回来了,可却发现家里坐着一位“不速之客”。
“啊!表哥,你怎么来了!”眼前这位穿着西装,戴着洋帽,和铁蛋年岁差不多的人便是铁蛋的表哥。“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啊!你的脸竟然还是这么红啊!”……两人谈笑间,便是到了晚饭之时,铁蛋的母亲赶忙拿来一盘窝窝头和一盘鸡肉还一边说道:“鸿炎炎,慢慢吃啊,跟铁蛋好好聊聊,他可是有话要问你的哦!”表哥招了招手和颜悦色道:“姨妈,您就放心吧。"
在这柔和的月光下,表哥热心地问着铁蛋:“蛋儿,你有啥事就跟哥说吧,不要磨叽。”“好吧!我考上了清华,我没有去上。”“嗯?”表哥一惊,“那你怎么骗我!”“因为不想让你担心,回到家里种了两年的田,但我却觉得,应该要把家乡的文明发扬光大……”铁蛋陷入了沉思。“跟我走吧!”铁蛋疑惑问道:“去哪?”北京——四年后让人们见识到你!”
在那个夜晚,铁蛋决定走向城市,但他的初心不改,他的脑海中只有……
几年后,表哥把铁蛋带回了家乡,这时,铁蛋把村里的各种小麦反复杂交,发扬。真正意义上复兴了小镇。表哥的心中也烙下了铁蛋的不屈与坚强,谱写光荣的乐章。
《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篇6
傍晚,天还没有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放学路上,李芳打着伞往家走时,突然看见一个低年级的小妹妹蹲在一棵大树下,身上的衣服已经被雨水淋湿。放眼望去,她显得既弱小又无助。
李芳快步走过去,关切地问:“你怎么啦?小妹妹,为什么不回家,你家里大人呢?”
“我和妈妈走散了,她本来要去买东西,让我站在门口等她,可我因为去逗一只蝴蝶,就跑远了。”小女孩哽咽地说着,眼里的泪水在眼眶打转,“哇”地一下哭了。
“你不要哭了,姐姐带你去找妈妈好不好?”李芳扶起小妹妹,拉起她的手,边走边安慰她,给她讲故事,让她不要担心害怕。
不一会儿就来到警察局门前,李芳走进去,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警察叔叔。警察叔叔看着小女孩,和蔼可亲地问:“你知不知道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告诉叔叔我们帮你找妈妈吧!”
“不知道。”小女孩胆怯地说。
“那你们在这儿坐着,我们想办法联系你妈妈。”李芳给小女孩讲有趣的故事,和她一起做游戏,陪着小妹妹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渐渐传来。
“妈妈!”小女孩惊喜地朝远处喊道,冲过去,一把抱住了妈妈,失声痛哭起来。
“不哭了,不哭了,妈妈来了,急死妈妈了,可找到你了。”小女孩的妈妈用手抚摸着孩子的头,哄着怀中受惊吓的孩子,不停地安抚着,也在宽慰自己的担心。
“太谢谢你了,小朋友!”这位妈妈笑着对李芳说道,眼里布满了感激。
“没事的,你把孩子找到就好,下次记得看好孩子就行。”
初秋的雨,虽然有点凉凉的,但李芳的心中却涌着一股暖流。
《笔尖流出的故事》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