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心得模板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很好的总结出很多的经验的,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匠人精神心得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匠人精神心得模板7篇

匠人精神心得篇1

阅读学习《匠人精神》,感触非浅。秋山先生认为:要做一个“通人”,首先是和父母通,孝顺父母,让父母喜悦。再次是与师父通,严师出高徒,全盘理解师父的传承,“守”的境界;再次与同事通,木工是团体协作作业,良好的沟通协作;再次是与邻里通,营造舒适整洁的生活;再次是与客户通,让客户感动,做得超出客户预想;再次是与工具通,工具朝夕相伴,一生一世,犹如长在身上的器官;再次是与所制作的家具通,把家具当做自我的孩子,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将心中的样式制作出来;再次是与徒弟通,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书中写到:我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所以在每一天的学习中,不仅仅磨砺学生们的技术,更注重锤炼他们的人品。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在“秋山木工”也不承认他是真正的匠人。秋山先生订立的30条育人法则,并没有异常险峻离奇之处,更没有通篇大道理,都是能够立刻实行的做人道路。能够说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不仅仅在本行业内流传,而在全世界各行各业中共享,在于共通性,适合所有期望打磨自我和公司效率的职业人。

秋山先生认为,一流匠人的成长之路需要完成“守破离”三步过程。跟着师傅修业是“守”的开始,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态度、基本训练、程序、心得、技术等做为工匠必须具备的一切。忠实全力吸收师傅所传授的知识。守正方能出奇,否则就是邪。“破”就是将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努力变成自身本领的阶段,一边摸索一边犯错,在师傅的形式中加入自我的想法。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自我擅加修改是行不通的。不破不立。“离”就是开创自我新境界,从师傅那里独立出来。秋山木工,第九年开始独立,迈向崭新的道路。

纵观整本书,其实十分好读,也往往是十分好读就容易读过忘了。尤其是这些道理,感觉老生常谈,每条都明白,并且还都做过,可是难能可贵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来这样做,不要有分别心,杂念地去值守。日本文化里本身就有谦卑客气,不给别人找麻烦的理念,可是在这30条里依然再次强调,比如打招呼,时间观念,好相处,职责心,打扫整理,明白自身立场,注重仪容,等等,按照秋山先生的理解是此刻年轻人容易懈怠,所以要反复提醒。这30条是每一天早上都要大声朗读的,也透视出秋山木工的企业文化是兼容并续的,做为一流工匠必须先做到这些,这也是和同行以及各行各业客户打交道的方法。虽然在这30条里没有提到怎样和其他家具品牌横向联络交流等行业问题,可是从这30条行为规范能够看出,将来学徒出师后必须也会有良好的沟通条件和各行各业来往,绝不会闭门造车,唯我独尊,陷入我执的烦恼。

同时,我也注意到这30条原则也反映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把事情做简单的本事,开始就把事情朝简单的、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方向去引导,得道者多助,这样能够让自我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认真做事的方法上,一种是秋山木工这样,在做中不断磨砺心性,逐渐变为好好做事,和社会融合,包容一切,品行一流的匠人;还有一种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般的专研,后面这种很容易陷入我执的窠臼,恃才傲物,觉得自我不被大多数人理解是他们的愚蠢,人生道路越走越窄,大道多歧,做拥有一颗玲珑心的匠人还是匠气十足的匠人就由自我选择了。同时,秋山先生反复强调60%是品行,40%是技能,没有一流的品行是不会产生一流的匠人的。

秋山先生20多岁创立秋山木工,此刻70多岁了,依然和40年前一样工作,甚至更忙,教出一流工匠这是一件多么费心的事情。依照我们国人的做事方式,必然早早就有资本家去忽悠他做木工界的黄埔军校,学生怎样只能有数十名,应当海选,二三千名学员是正常的,然后海选出一流工匠,做成超级ip,原则是超级ip生产超级ip,不浪费每一个ip资源。于是秋山利辉先生会经常出没于各大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企业内部宣讲会,介绍心得等,慢慢把自我变成超级ip之父。然后做品牌,原品牌比较高贵,就做个副品牌,打轻奢路线,交由学员完成。你看,多完美。学员以学校为骄傲,锻炼了技艺赚了钱。于是学员管理走韩都衣舍或者海尔的小组制管理路线,人人都是自我的ceo,在平台上自主创业,自主接单。公司负责运营,协作,宣传,物流。哇!多完美,年产值上百亿的家具公司呼之欲出。可是为什么秋山利辉先生不这么做呢?

在秋山先生的心中,是精工细作,以他的要求再增加十个学员都不可能。这个和中国国内的企业家的想法大相径庭。如果秋山先生真这么做了,你还相信他的匠人精神吗?你会认为他的匠人精神就是一种门面装点,摆设,这是百年企业基石坍塌的前兆,既然选择做一流匠人,就没有办法去商业化流水线作业,因为很难保证一流匠人技艺和品行不被商业行为去冲刷殆尽,最终只剩下一层壳来勉强维系。秋山先生时时刻刻高要求学徒,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高贵的人,唯有高贵人格才能看到更多潜在的高级需求,自我钻研设计出贴合家庭气质,深层内敛,实用好用,融为一体的好家具,甚至能够传承百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我们国家此刻虽然提倡工匠精神,可是还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或者机械地认为死磕甚至闭门造车阶段,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更多的是讲一个人的技术本事之高,而缺乏一种精神层面的归纳,工匠精神是一种兼容并续,内外圆融,品行胜与技艺的行为,因为技艺总是会被超越、淘汰,唯有品行指导下的技艺才会长盛不衰,日新月异。在我们国内如果说迎合某些商业行为的工匠精神是种广告宣传,那么在很多功在千秋的行业更应当迫在眉睫地真正需要工匠精神,并且越早践行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所以,我们说敬业,不能只是仅仅只是停留在从业者对业的“敬”上,用人的单位,乃至国家,整个体制,都应当“敬”这个业,仅有大家都“敬”,这个业才能真正“敬”得起来。少年儿童见到大人与社会对某个业“敬”,才会心向往之;从业者除了自我“敬”,觉得周围的人,上司、单位、社会、国家也敬,才能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得到认同和满足,也才能够一辈子“敬”得下去。所以,也该是我们开始着手塑造我们的“匠人精神”“职人文化”的时候了。

匠人精神心得篇2

?工匠精神》这本书,说真的,不是我会主动寻阅的类型。迫于无奈,我翻阅了:粗看;可是很多故事链接,却吸引我细看这本书。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用智慧驾驭自我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我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本职工作,每一天不停的重复的工作说真的每个人都会厌烦,觉得工作没有一点挑战性,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这工作不归我管……从而我们会慢慢变得马虎、懒散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可是发生之后,更多的手尾等着你来跟……

作为一个海大工作三年的我,首先上述状况我亲身体会过:认为这可是就是一份工作,无论我是否认真对待,只要不出问题就好,我一样拿相应的薪水,领导一样不明白。

可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心态令自我情绪严重压抑,真的觉得自我很老很老了……透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真的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我工作的定位: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因为仅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明白了即使不能带动气氛,但至少不做气氛的破坏者,有效沟通,永远持续初学者的心态,才能持续自我心态年轻,情绪愉悦;把化验结果和化验室管理做好了,才是对自我和别人负责,敬业会让自我变得出类拔萃。仅有找准了自我的工作定位,才能引导自我向价值型员工进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匠人精神心得篇3

在国内,提到“工匠精神”,常混互联网的人定会想到罗永浩,且不论这是老罗的真实情怀表达或是营销策略,就工匠精神而言,确实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一种态度和信念。也很多人说老罗玷污了“工匠精神”,搞得其实是公关营销。我个人一直很景仰罗永浩,无论是当年的牛博网、后来的老罗英语、如今的锤子手机,老罗都是跟着自己的声音走,而且专注、专注、再专注,有了今天的成就。并且,当年正是有了乔布斯偏执狂般的挑剔,才成就了今天的苹果。

也有人说,工匠精神不适合当今的快节奏社会,现代社会应该有的是“商业精神”、“互联网思维”。但事实上是,快节奏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对极致产品的追求,工匠精神更显宝贵。因为,什么叫“工匠精神”?其核心不是“制作”什么,而是一种心态,一直把东西做到极致的心态。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20万年薪招处女座体验师”的广告,想起了精益求精不断改需求折磨程序猿的产品经理,想起了一天工作14个小时不分昼夜可怜的前端后端工程师,还有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却又不厌其烦力求完美的测试工程师。

我突然明白了,没有丝能够逆袭,对一夜暴富和骤然成功的巨大渴望,已经让我们迷失了心性。我们只看得见洋房豪车、专栏采访,却看不见他们的梦想、积累、心态,看不见他们的意志、气度、热情,以及坚持。这本《工匠精神》是一本集大成者书,讲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华盛顿、麦克唐纳、卡门、爱迪生、梅尔沃德、格里菲斯、勃兰登堡等杰出的工程师、科学家、创业家。由于出生年代等因素,他们的背景、经历和成就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伟大的创举并名垂青史。我记得小学还是初中第一次知道富兰克林,看到“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的描述觉得简直胡编乱造,长大后读了他的自传才知道原来每一个都是真的,而且单独把每一个职业挑出来他的成就都够普通人赖以生存一辈子了。其实在华盛顿那个年代,很多杰出的政治人物都是工匠,为什么?答案在哪里?答案其实就在第一章的第一页——“他们都是博学、充满好奇心的人,生活在一个并不便利的时代,电灯和能够打发大量时间的'电视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试问,在这个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跟别说电脑电视的年代里,又有多少人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心中想?

我想起一位朋友,毕业于中国两所大学本硕核物理专业,毕业后也在保密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每一周会打开微信看一次消息,然后回复,平时从来不会打开。(说实话,当时让我这个时不时刷朋友圈的人、连着wifi上微博的人羞愧无比。)他不打鸡血、不喝鸡汤,也不是geek小说里幻想出来书呆子,相反,他开朗健谈,老婆漂亮。他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不会被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所干扰,一心一意钻研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如果现在要我为“工匠精神”颁奖,我定会颁给他。因为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坚持认真做一件事情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我想,这就是《工匠精神》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吧。

匠人精神心得篇4

与阅读结缘能够追溯到我很小的时候了,那会儿刚识字,对即将展开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一个身处信息闭塞的农村娃来说,书籍是一条绝佳的方式让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会儿条件有限,我都是在新课本发下来的当天午时就把课本和课外读本看上一遍,觉得不进行还要把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的课本都看了。那一篇篇课文,一段段故事,不断的为我打开知识之窗,将我引上阅读之路。

之后,一路求学一路阅读,阅读书籍的兴趣点逐渐深入,阅读量也在逐渐提升,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更加旺盛。书中有千钟粟、有黄金屋、有颜如玉,这本是古人劝谏士子读书的说法。“腹有诗书气自华”,好读书、读好书,是一条让人提升的途径,能让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温文尔雅的气质,让人增长见识,让人谈吐不凡。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也是许多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基本内因之一,人类的智慧、真理正是在这样一代代的总结与阅读中传承、发扬。

在这么多年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好书,读到好书。《匠人精神》算是一本,给正在工作中有些迷失的自我一点启发和感悟,也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想法、思路和具体的工作态度,阅读的力量,以改变一个人的行动为其最大表现力。那些传世好书,那些经典之作都具有这种力量,需要我们经过阅读去汲取。

?匠人精神》这本书能够说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每一个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不论是公司治理层面还是对自我的管理层面。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此刻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别人羡慕的白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此刻有了很大的缺口,工资与白领比起来也要高出很多,这一现象被称为“脑体倒挂”。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做园丁,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终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我。

书中写的三十条规则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师傅带学徒的方法,都是最普通的日常礼仪,普通到人们都能够不屑一顾,更有甚者觉得作者完全是在欺骗读者。可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才发现这些看似最普通的东西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对于秋山木工工坊的学徒来说,生活中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样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和容易被忽略,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里面蕴含着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道理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以前读过胡雪岩的传记,明白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忍受师傅、师娘以及师兄的呵斥,仍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小事,细心谨慎的伺候好这些能够对他呵斥的人。类似于胡雪岩、秋山木工工坊学徒以及其他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这些呵斥、打骂、冷眼又算得了什么呢,最终这些都成了自我上升的垫脚石。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可是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一个匠人在自我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代替了。此刻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那些用“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词形容的作品,都是手工打造,最终心手相传,生生不息。而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这技术咋这么牛,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于自我,都是需要投入时间的和精力的,每个在默默地投入时间、精力的人都应当在漫长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对每一项微小的工作都学会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职责,学会为自我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活力也负有职责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境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我、要求自我。或许是因为技术好学,而把专注、活力、感恩这些心理能量投入到作品中比较难吧。做个匠人比较容易,只需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术,但拥有一颗匠心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等万事万物上磨练,将自我的精神内化到、投射到作品中,投射到事务上。最终心手一道打造出独具匠心的大器。

虽然进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基础性的工作,可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些看似普通的礼节与仪式也有它不俗的一面,有它深厚的内蕴与能量。如果你能沉下心来,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这股能量在时间的作用下必然能发挥它的能量。

匠人精神心得篇5

这是一本励志的书。所谓“匠人精神”其实就是指匠人具有专注、执着、细致、耐心、坚守、创新、精益求精等品质。“匠人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乔布斯以往说过,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体验,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唯一的方法,就是认真、敬业、执着、创新。

做人也需要充满热忱,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觉得自我的职业普通又艰苦,要么跳槽,要么随波逐流。如果你热爱工作并对它坚持活力,只要拥有了这两点,你就能释放自我身体内的潜能。当你持之以恒的时候,内心的职业信仰也便开始觉醒。这时候,便会生出一股力量,它能在疲惫和厌倦的时候提醒你、激励你,帮忙你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专注和专一。只要你一向专注和专一地工作下去,你就能够有所作为。

匠人之美,不只是简单的沿袭和复古,不是老老实实的埋头苦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体此刻对工艺技术和产品的传承与创新上。百年传承、执着坚守、工匠精神、职责担当,用这四个词来形容井口喜正的匠人精神,是十分恰当的。而这种精神,也是当今时代匮乏的。很多企业家为了商业利润,都忽略了执着,忘记了对自我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所以他们成不了大师。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重学历轻本事、重理论轻技术、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成为影响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国民教育。而一家企业仅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创新不是盲目地前往,而是要有序有方向的发展。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换位思考,找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找到创新的出口,使产品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努力只是成功的力量。成功必须要靠努力,可是并非努力了就必须会成功。认真做一件事情只能做好,用心做一件事情才能成功。一个人只要有了“匠人之专”之精气神,就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情,也就具备了成为优秀工匠的潜质。匠人精神是激活生命价值的源动力并能成就卓越的人生。

匠人精神心得篇6

一提到匠人精神,很自然的想到德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工匠,做一事,事一生,将一件事用心做到极致。多数关于匠人精神的书籍,都会讲述传统工匠们的潜心之作,淡然执着的坚守。读者也很容易将匠人精神与淡漠名利、心无旁骛、潜心经营相联系。但是这些却也不是匠人精神的全部。《匠人精神》的作者王振华,利用这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具有匠人精神的人物事例,讲述他理解的不一样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被人们解释为,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很多人认为“匠人精神”与“创新”是相悖的,事实是这里两件事并不冲突,相反“创新”更多的来自于“匠人精神”的升华。

古往今来的创新无不是在一步步的精益求精的基础上而来的,创新灵感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苹果,亦不是置于路边等人捡拾糖果,它往往是经过万千磨砺而成的升华之作。文人们看到湛蓝天空飞鸟飞过,会感慨羡慕,甚至遐思“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独步江畔寻芳》)万千诗句,以鸟为意,多不胜数。而匠人们看到飞鸟,却会思索,是否可以做出什么装置来,到时候人类也可以翱翔于天际。回溯几百年前,这可能被认为是匠人们的痴梦,各种方法都被确认失败。古往今来的多少失败积累,对飞翔之梦的执着,最终换来现在的飞翔。

其实“匠人精神”并不是舶来品,作者在书中也提到《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的这份游刃有余,却是经历万千摸索与尝试,最终所达到的境界。

这本《匠人精神》更像是一本事例集子,万千匠人所做之事,匠人精神所指之魂,无他人心性也。古之先贤认为,“成人之本,一曰:发心。二曰:愿力。”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所作无非是,淬炼心性,养成自己。

匠人精神心得篇7

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工匠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这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到达自我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我的工匠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向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务必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务必爱自我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活力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我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仅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明白并不必须会做到,做到不必须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我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我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我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剩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我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我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我的生命。

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磨练自我的灵魂,提升自我的人格,在工作中体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践行者,必须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荐朋友们必须要有机会仔细品读这本书。我做不到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我更做不到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但我期望能做一盏明灯,哪怕只能照亮身边的几平米,也是对我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体现!做一名“明灯式”的合格匠人!

匠人精神心得模板7篇相关文章:

54青年精神心得体会5篇

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推荐8篇

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5篇

学烈士精神心得体会5篇

教师318讲话精神心得体会8篇

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6篇

两会精神2023心得体会5篇

2024会议精神心得体会6篇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8篇

长征精神心得体会范文6篇

匠人精神心得模板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