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观众可以了解到作品对个人成长和人生意义的启示,增加他们对作品的关注和喜爱,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感悟,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1
我很喜欢《狙击手》,全因其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浩瀚极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满嘴巴血腥味,剧情轻重缓急足以媲美国外战争片。狙击手们架起长枪如同江湖侠客仗剑前行,两支敌对人马争锋较量,设下陷阱,互抛诱饵,放眼过去满目深寒,刹那枪声骤响便有鲜血泼洒渗入白雪和泥土,一击毙命宛如艳丽红梅点在躯体,生死胜负昭然揭晓,恍惚间瞥见武侠的影子迎着阳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侠引人心潮澎湃,但单枪匹马永远敌不过钢铁洪流与万马奔腾。恰逢冷枪冷炮运动历史背景为高手对决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双方高手身怀绝技、不相伯仲,几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众人庇护下得以存活的“小师弟”在最后关头领悟心法迅速成长,转而展开绝地反击,故事自然染上武侠色彩。
染上再多武侠色彩,战争片总归是战争片。张艺谋拍摄电影的能力无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让浪漫伴随着壮烈牺牲荒蛮生长,将文戏穿插在生离死别之间,也不需要布置太多火药,只要狙击手每一声枪响都做到扣人心弦,就可以让每一个死亡时刻变得弥足珍贵。
双方隔空对招容易审美疲劳,让一个濒临死亡的士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会真正令人提心吊胆,再送来一个朝鲜小男孩懵懂无知地四处走动,更是让紧张氛围超级加倍。濒临死亡的士兵身怀秘密,亦是麦高芬式的存在——美军误以为其是普通担架兵就作为诱饵随手抛出,殊不知此人带有重要情报,到发现时为时已晚;志愿军知道其身份是侦察兵,可能带着重要情报,便下了死命令要将人抢回来;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队,他们看见的不仅是情报,而是一个亲密的战友,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了救下这个人,他们愿意赔上全员性命也在所不惜——至于情报本身是什么内容,对观众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围绕这个濒临死亡的侦察兵,双方会作出什么惊人举动展开拉锯战,故事情节顺理成章延伸开来。
?狙击手》并不完美,尽管张艺谋竭力克制情感表达、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滥用音乐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击杀敌人也要执着地展示拙劣的子弹飞行特效,更不用说坦克决战前生硬的情节过渡。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宁愿整部电影都没有背景音乐、特效子弹和旁白的介入,放开双手让故事愈发地冷,让枪声也愈发地冷,让风声夹带着冰雪纯粹地敲打观众的心房,这样的90分钟也会更加地冷醒人心。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2
在大会上,全面回顾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精辟地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启示,宣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统一、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新生的人民政权既要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和武力威胁,又要应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凝聚民心、稳定社会、恢复经济。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争取了几十年和平发展的时间,也警示我们要珍惜眼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奋力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业中来。我们要继续发扬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攻坚克难、敢于直面挑战、不怕牺牲、奋勇向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珍惜如今和平安定的环境、繁荣富足的条件。我们要发扬志愿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3
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土地,双手放飞了白鸽。——题记
近些天,观看了《狙击手》这部电影,感想颇多。这是一次很小的战斗,发生在一处不知名的土坡上。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冷枪冷炮”运动时期,志愿军狙击五班奉命将被伏击的侦查员“亮亮”带回,与美国狙击手约翰的队伍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
五班因为中了敌人的圈套,战友们相继牺牲,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敌我实力可谓天壤之别,正如影片中的志愿军战士所说,他们有飞机,大炮,坦克,有电话,有精良的测距仪器,而我们呢,一个班只有一副望远镜。是啊,作为狙击班,使用的是1944式的莫辛纳甘步枪,连瞄准镜都没有。班长刘文武大声吼道:“谁说我们什么都没有?我还在,你娃还在,五班还在”。是的,我们还有正义,有信仰,有钢铁的意志,有家国的情怀,有必胜的决心,那是最尖利的武器,最固如磐石的防御!
胖墩背负着几百斤重的铁板前去营救亮亮,也背负着战友的希望。唱着川江号子,身后的铁板被子弹一次次命中,他也一次次倒地,那绝望的回声,那苍凉的号子,击碎了每一个五班战士的心。胖墩临终的最后一句话:“我决定了,我儿子以后就叫铁板”,话音和子弹一同消失在寒冷的旷野中,也许,他也希望他的儿子像铁板一样坚强、一样刚毅!
阴霾的天空,苍茫的白雪,如刀的寒风。亮亮躺在雪地里渐渐失去意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班长刘文武叫大家唱起,试图唤醒亮亮坚持下去,一遍又一遍,声嘶力竭,他们唱了多久,我就哭了多久。内心告诉我,原则上要坚强,实在忍不住,可以哭出来。
班长刘文武决定和敌人交换亮亮,他举起双手,踏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已经牺牲的战友身边,嘴里念叨着战友的名字:“把你们从老家带出来,老子现在,没法带你们回家了”,那一刻,他其实已经作了同归于尽的打算,每向前多走一步,就离死亡更近,离魂牵梦绕的家乡更远,但他不曾为此停下。
亮亮机智的把情报藏在朝鲜小男孩儿的头发里,最后怕情报泄露,毅然决然选择自杀殉国。他才19岁啊,风华正茂的生命永远冰封在朝鲜大地上。
大永是个感性的人,他与亮亮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因为一腔热血,毅然选择弃笔从戎。如今亲眼看到亮亮倒下,忍不住又哭了起来,但是班长不喜欢看见他哭,现实也不允许他过多的悲伤,现在情报传递和消灭敌人的任务系于一身,他只有站起来,敌人才有可能倒下。
刘文武31岁,大永18岁,胖墩21岁,亮亮19岁,小徐18岁,米老二19岁,孙喜20岁,绿娃子21岁,高军19岁,刘贵20岁,王忠义17岁。电影最后现出这些字幕的时候,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有的战士也仅仅比我们大了两三岁,试问两三年后的我们,如果面对同样的局面,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了保家卫国,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他们用胸膛抵挡了倾泻的炮火,用血肉涤荡了战火带给人民的苦难,使和平的白鸽飞翔在朝鲜半岛的天空之上!
想要回家把漏房子补好的孙喜,想把五班战士全部带回老家的刘文武,他们还没来得及完成夙愿,便以身殉国,而如今多年已往,人民忘记他们了吗?党忘记他们了吗?我们能忘了他们吗?
自2014年3月27日起,志愿军烈士遗骸分批用我国之重器战略运输机运送回国,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漂泊几十年,他们的英灵终于回到了自己用生命捍卫的祖国土地,这里没有战火与硝烟,这里已经有了自己的飞机大炮坦克和航母,这盛世,如您所愿。正应了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用鲜血染红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的烈士们,他们的英名,将永垂史册!”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4
又是一个周末,不安分的心还是想着出去玩玩,于是去翻看了影院的排片。分数不错的电影是有几个的,比如《水门桥》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都看过了,四字弟弟让我完全对那个分数也不错的电影毫无兴趣,毕竟他在《长津湖》系列里就会咬着牙一副仇恨世界斜眼的表情太过生硬单一。所以选择了《狙击手》,因为看过《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对章宇的印象深刻,加上老谋子的加持,想来不差。然而点开剧情简介的时候发现又是一台抗美援朝剧的时候,是有些被泼冷水的感觉的。
其实《长津湖》系列这两部并不差,但绝不算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影视作品这片阵地开始大批涌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起初我并不反对这样的方式来迎合国际局势或者说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国家立场,同时还能增强人民信念,种下各种思想的种子。影视作品应该是归于文化口,我不确切的了解到似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后来是被移出初中课文的,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的影子似乎也不再那么铺天盖地,然而现在又要用新的形势换上来新的一批。曾经网友会说调皮的中央六套会迎合局势适时播放电影的方式很赞,但我对如今的这股潮流多少的有那么一点不太积极的想法,导致我多多少少降低了对《狙击手》的期待,觉得它无非又是个政治产物。
这个想法大概是受《长津湖》影响,吴京的影视形象就是太正了,太爱国了,以至于越来越觉得他有些用力过猛了。用力过猛这个词来形容两部《长津湖》我觉得非常合适,里面虽然也多方面刻画了当年战争的艰难,各种悲壮的场面,但想来当年的战争绝非如电影里演的一般。表面上看,电影整体讲述的是悲壮的胜利,这个调调并不错,可仔细去想,这种悲壮的气势可以符合当下的国情,而当年的祖国远没有如今的强大,我们取得胜利的代价要更为惨烈,应该是惨到“壮”不起来的压抑。在这方面,《狙击手》做的就要好一些,狙击的潜伏特性也刚好符合这个调性。
还有一些明显的对比,比如《长津湖》里的漂亮国大兵无论从造型声音语言等等全方面都趋向于废物,这一点失实的严重程度无异于开了最高级别的美颜照片——就连小可爱用了华为以拍照见长的手机后都要感慨不如苹果手机拍照好看,我相信大家都是会喜欢真实多一点。这一点《狙击手》至少没做的那么过分,网友有吐槽把大兵当傻子的声音,这倒也没必要妄自菲薄,只是剧情后段颇有狗尾续貂的意思,大概是老谋子要捧男主给他多了一些戏份吧。
?长津湖》系列片尾的升级渲染把用力过猛这个事彻底坐实,《狙击手》的后半段倒也半斤八两,这符合我们一贯的文风影风各种风,就连当年电竞比赛中,中国辉煌的时期也是稳发育,到最后爆发。最后不爆发的话,就不符合一切的逻辑,哪怕剩一个人,也要爆发一下子!这个度很难把握,我也不好把这事作为一个槽点,但是我还是觉得,章宇饰演的班长牺牲后,留下的人就那么压抑着完成情报传递任务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杀他个干干净净。
不过一贯善于运用大手笔大场面的老谋子缩小圈子来刻画,这种转变是成功的,用他并不擅长的方式展现了他强大的功底,不得不承认他首屈一指的地位。章宇从喜剧滑稽角色到一个不笑的班长,真的是在他演艺路上“族大族强”了。片尾配上韩红的嗓音,算是一个圆满的电影。回到车库才想起兜里没喝的饮料,也差不多可以说全程无尿点了吧。
表达了一些负面一点的想法,但是不能影响我对中国电影的期待、不能否认国产电影的进步,更不能影响我对祖国的热爱。《狙击手》让我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差距显然还有,但是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能够让我联想到国际封神之作,也是进步的象征。
小场面的精彩才能汇聚通盘的胜利,正如个人的不断进步,才是集体提升的根本。愿自己也能不断提高,为小家大家增辉添色。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5
在观看电影《狙击手》的时候,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6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斗转星移,精神永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用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从中汲取在新时代奋进的伟大力量,不断开创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迈上了新征程,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我们要把爱国情怀深深地镌刻在心底,落实于行动。牢记国家安危就是每个人的安危,国家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主动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融为一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只要十四亿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7
电影《狙击手》是著名导演张艺谋在春节档推出的一部优秀影片。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五班班长刘文武接到了连长派发的任务,要他们班去前线战场,营救一个叫亮亮的侦察兵。
与此同时,美军那边有一个视刘文武为死对头的中尉约翰,他意外发现亮亮和刘文武的朋友关系。
出于对刘文武的熟悉,他准备拿亮亮当诱饵,活捉刘文武,给自己涨涨面。为此,他带了一队精英狙击手小队,在亮亮周围设伏,准备来一个“围点打援”。
影片的重头戏,就在于营救任务和双方博弈。在这场博弈里,没有一边倒的超神桥段,有的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我方是高手,对方也是精英。
双方都有运筹帷幄也有急中生智,既有生死关头的勇敢,也有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懦弱。
班长刘文武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充当人质,慷慨付死。战士大永利用班长传授的经验和技术,利用勺子完成绝杀。
此片看得我热血沸腾,英勇的志愿军在装备落后对手的情况下,机智勇敢,不折不饶,前赴后继的精神让我动容。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所在班级也是五班。把自己硬跟这部影片靠,非常牵强,有往脸上贴金之嫌。但是,能不能把前辈的坚强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灵活多变的作战方法,沉着冷静地面对困难,精湛的杀敌本领,积极主动争取胜利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用到我们二小乒乓球队中,来指导我们的训练和比赛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们的训练条件和训练时间以及器材和保障是无法和专业队相媲美。好比是志愿军的条件和联合国军在装备和保障上的差距。那么,志愿军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就是有敢打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接下来我会把这种精神武装到每一个队员的头脑,团结协作,面对艰难困苦和强大的对手,用“冷枪冷炮”的方法集小胜为大胜,打出血性。球可以输,但拼搏的精神一定要伴随到永远!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篇8
一年多之前,在_中就看到,以_狙击英雄张桃芳为原型的电影,将由张艺谋导演开拍。作为一位陈堡人,很是期盼能够早日看到这部讲述家乡的了不起的英雄,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
官媒预告,_年的大年初一,电影《狙击手》将在全国上映。这是张艺谋导演和女儿张末联合导演的,也是他们第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加入春节档。
大年初一,为了先睹为快,下午就去博纳影院看了电影《狙击手》。
?狙击手》主要讲述了我志愿军侦察兵“亮亮”遭遇联合国军枪击,生死未卜,但敌方一系列举动似乎又有险恶目的。“狙击五班”刘文武、大永、胖墩、米老二、王忠义等7人小队承担了营救战友这一重大任务,其中有被美方称为“死神”的高手班长刘文武,有能背负300多斤货物的大力士胖墩,有心软喜欢哭鼻子的大永(张桃芳原型)。“狙击五班”战士在与敌军备差距悬殊的境地下,跟强大的美国狙击精英小队展开生死角逐。“狙击五班”战士面对不利的局面,依靠精湛的狙击技巧、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最终绝处逢生。“狙击五班”小队在营救亮亮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在了敌人的狙击枪口下,营救小队只剩下了被敌人称为“幽灵”的大永一人。
这部电影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东北拍摄的。_年我去过一次哈尔滨和雪乡,感受到过东北的天寒地冻以及冰天雪地那种极寒的难耐。因为有过严寒现场的亲历体验,所以我观影时有很强的代入感,如临其境。在那种环境下,酷冷已经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事了,何况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干随时“抛头颅洒热血”的事。强烈的冷“热”对比,猩红的血和洁白的雪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电影取景的成功之处。
_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一群青少年高亢激昂的诗朗诵,深深地刻入了我脑海,特别是最后一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更是让我震撼。《狙击手》中狙击队员们一起高唱《志愿军战歌》的画面,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大无畏精神。那一句“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就是“请祖国放心,保家卫国有我们!”天安门广场上的诗歌朗诵者和_战场上的狙击手,都是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国。
电影中有一位战士有些绝望地说:“那鬼子啥都有!各种望远镜,各种瞄准镜,大炮,飞机,坦克......咱啥也没有!”班长刘文武回话:“哪个说我们啥子都没得?老子还在!你娃还在!五班还在!”班长的话告诉我们,面对任何困难,我们决不能气馁,更不能妥协,只要团结、机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反观拥有强大武器的对手,关键时刻的临阵退却,战场上的相互指责,更加体现出我们志愿军战士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浇铸出的生死战友情谊。
电影的尾声,大永孤军奋战,如何破了敌人连环计的。他就像一个幽灵神出鬼没,击毙了敌军的上尉,击瘫了敌军的坦克,救下了朝鲜小孩,并从朝鲜小孩的头发里取到了亮亮留下的重要情报。这个片段,把神枪手原型张桃芳的机智勇敢,特别是“冷枪”传奇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完全进入了那个战争年代。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得大气不敢喘,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战士牺牲了,我眼泪就掉下来了。在冰天雪地里,战士流淌的热血跟白雪形成了鲜明对比,战争的残酷直击心灵。
电影《狙击手》可能与我们家乡张桃芳的真实环境有些偏差,因为电影“狙击五班”小队中,他们的方言不是四川话就是陕西话,但是,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这个电影故事,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特别是当今的年青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的了。
狙击手2024年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