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心得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在一篇心得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好个人观点,再以此为中心展开写作,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身边好人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身边好人心得7篇

身边好人心得篇1

李黎明,男,1998年12月退伍后,他被分配到林业处苍石林场工作。

李黎明是个踏实敬业的人。2000年初,林场安排李黎明到条件异常艰苦的牛肺沟护林,负责守护9780亩林区的3百多万颗林木。这日行一趟的“必修课”,他是用双脚徒步走完这40多里的崎岖山路。18年来,他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地走了46万多里,相当于沿着中国陆地边境线走了近10圈。

李黎明是个任劳任怨的人。李黎明值守的护林点位于林区深处,交通相当闭塞、条件异常艰苦,粮食蔬菜通常隔一段时间往山里背一回,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夏天就喝溪沟水、冬天则嚼野坡雪。刚刚度过39岁生日的李黎明,却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有点驼背的“糟老汉”。尽管如此,李黎明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李黎明是个一心都只在工作的人。护林点不通车、不通电,甚至没有广播和通讯信号,最近几年,护林点逐步覆盖了广播信号,李黎明的生活中才添加了一部半导体收音机。上任之初,从护林点到最近的汽车站要走36里山路。他常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下一次山,到了防火期更是要4个月都不能下山。婚后的13年里,他下山回家的时间累计不超过2年,有9顿年夜饭都是在护林点里吃的,快9岁的儿子至今还常常错把这个很少回家的爸爸叫“叔叔”,每每到这时,这个平日里坚强的汉子都要忍不住流下泪水。

李黎明是个认真到“较真”的人。牛肺子沟林区沟深林密、资源丰富,是不少想发歪财之人“惦记”的“肥肉”。之前,林区内乱砍盗伐、偷挖山苗现象时有发生。李黎明到任后,这个“缺口”就被堵死了,也因此断了一些人的“财路”。有人找过他,求他“睁只眼、闭只眼”;也有人劝过他,让他多想想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没工作的实际困难;甚至有人骂过他、诬告他、打过他,可他一律“不开窍”。时间久了,他又多了个外号——叫“黑脸包公”。

有一次,李黎明巡山时发现了盗伐分子留下的车辙和拖痕,为了将保住国家财产,他在来不及向上级报告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循着印迹展开追踪,翻山越岭几十里,浑身汗水湿得精透,终于追回了被盗林木,就连落网的盗伐分子都只能无奈地说:“遇上这么个拼命三郎,我们只好认栽了!”

身边好人心得篇2

李云海,男,1973年5月出生,群众,浙江绍兴诸暨市人,诸暨市民个协店口分会副会长,浙江洁利达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授予“省诚信民营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绍兴市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在十年的创业之路上,他恪守诚心、真心、实心、爱心的“四心”精神,不断拓展诚信的外延和内涵,在创建服务、质量诚信、保障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他说,“诚信,是我创业之中不变的承诺”。

对客户充满诚心,他说,“说到就要做到”

叶先生是大连一商贸公司的老总,他与洁利达的当家人李云海曾经有过口头约定,将把洁利达产品推广到大连的某个项目工地上,若推销成功,洁利达将该项目的`利润如数奖励给叶先生。不过,事后叶先生因事务繁多并没有及时跟进,该项目也被一家沈阳的供应商捷足先登了。货虽然没有通过叶先生的公司销出去,但毕竟是销出去了,于是,在是否该奖励叶先生公司的议题上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无功不受禄,叶先生自己都没有提出这个主张,公司也无须凭空奖励他。对此,李云海解释说,“说到就要做到,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诚心。”他二话不说,批了这个笔奖励款。

而这样的事例在洁利达却并不是个例,远在西安的张总对此就身有感受,前年的一个上午,张总要拿一个地暖产品去工程放样,可手头却没有样品,情急之下,他向远在浙江的洁利达公司求助,希望下午就能要到货。这可给洁利达公司出了个难题,怎么办?有人建议放弃,李云海不同意,他说,既然客户有急需我们能帮的就一定要帮。他想到了飞机空运,于是,把样品打包,驱车送往百里之外的杭州机场。下午一点,当张先生在西安顺利取到了空运的样品时不竟心头一震,他被洁利达人客户至上的诚心打动了,以后他逢人便说洁利达好,还说,跟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

对员工充满真心,他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

在洁利达员工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这话一点不假,李云海对每一位员工都充满真心,这真心,体现在对员工福利的保障上,也体现在对员工点点滴滴的尊重和关爱之中。

创业之初,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有人出了个歪点子,说可以在100多号员工身上做做文章,一来把员工的报酬压低一些,二来把当月发放的工资顺延两月发放,这样,流动资金就盘活了。李云海一听就火了,他说,这种损害员工利益的事我们不干,企业再困难,员工的工资一分不能少,不能拖。

企业走上正规后,员工人数达到了200多,洁利达健全了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资福利和晋升空间有了更加明确的制度保证,公司还建立了爱心基金会,定期为困难员工发放补助,每年的年会上,公司还会组织员工表演节目,自娱自乐。有一件事在优秀员工中记忆犹新,那年年中,一位副总向员工承诺,年底将带优秀员工去海南旅游,可时近年关,公司却迟迟没有兑现行动。为此,有人在私底下发起了牢骚,李云海获悉后,很快查明了原委,原来是那位副总把此事忘到了脑后,李云海根本不知情。为此,李总亲自拍板说,“承诺了的事就要兑现”。他指示公司财务部门马上安排,组织优秀员工赴三亚旅游

身边好人心得篇3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刘颖老师就把一颗心全交给了学生。她时刻铭记着:教书是良心活,不能亏了孩子们。于是,在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她一直信奉“爱的教育”,让学生徜徉在爱的海洋里。从教20多年来,刘老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同事的好评,领导的信任,赢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一、关爱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

刘老师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在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她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作为老师,她时时刻刻都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学校里有一个家庭情况很特殊的学生,从小没有妈妈,爸爸也经常不顾家,刘老师经常给这个学生一些衣服和学习用品,给予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刘老师不仅爱那些优秀的学生,也爱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不放弃一位后进生。

六年级有这样一个孩子,临近期末考试前的两个星期,不愿意上学了。刘老师听说后,就到她家去家访,弄清孩子是什么原因不愿意上学的。原来是这个孩子受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的教唆。刘老师摸清原因后,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这个孩子的思想工作,通过家访,还了解到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刘老师就给这个孩子买新衣服,买学习用品,甚至还让这个孩子和自己一起吃饭。最后这个孩子被感动了,重新回到了校园。刘老师始终是用一颗朴实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刘老师的心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熠熠生辉的宝石。她经常和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活动,为他们驱赶孤独,帮助他们树立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在孩子的心目中刘老师是最亲密的刘姐姐,她是最温暖的刘妈妈,她是最有爱心最严厉的刘老师。她被孩子们评为“我心中的恩师”。多少年来,刘老师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

二、用真心引领学生成长。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可是,刘老师发现每当与学生说到请家长时,孩子们就表现出一种畏惧和担心。究其原因,原来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们犯了错误时,老师才会请家长,每次请家长后就会被家长训斥,重者还要被打,所以孩子们很反感。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疑虑,刘老师便试着改变策略,当孩子进步了,就电话通知家长;当孩子做了好人好事,成绩有了进步时,刘老师就通过家长微信群告知家长,让家长和她一起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快乐。刘老师始终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为行为准则,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看到一点点进步,都给予鼓励和表扬。让每一片绿叶都享受“爱”的阳光。

三、关爱老人,奉献爱心。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让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每年的重阳节,刘颖老师会带领部分学生来到栖山镇中心敬老院去慰问老人,帮老人打扫房间卫生,给老人捶背,学生们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当孩子们问老人生活的怎么样时,老人激动的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能过的不好吗。孩子们又为老人表演了我们胡楼小学的舞蹈特色,那优美的舞蹈让爷爷奶奶们喜笑颜开,演出结束后,老人们又像孩子似的要再来一个。少先队员们又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和老人们融入其中。老人表示孩子们的到来,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刘颖老师带领学生走近老人,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机会。

刘颖老师不仅关爱社会上的老人,对待自己的公婆更是尽心尽责。

自1993年结婚之日起,刘颖老师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时二老均已年过六旬,婆婆体弱多病,有时饮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刘颖老师像照料自己的母亲一样伺候着婆婆。冬天,刘颖老师早早起床,为二老做好饭,为了不让老人吃凉饭,她将饭、菜放入电饭煲里温着,然后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安顿好老人后然再去上班,即使这样,刘颖老师上班从没有迟到过,反而比其他老师还要早。就这样,她尽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前不久,婆婆因脑梗病了,在住院治疗期间,丈夫在外地进修,照顾老人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刘颖老师的一个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三天三夜,喂饭、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护。刘颖老师始终如一,从不抱怨。她无怨无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亲就是她的母亲,照顾公婆就是她的责任。公公和婆婆对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娶到刘颖这样的好媳妇,我们修来的福。”邻居也说他们二老有福气。

四、热爱工作,创优异成绩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刘老师深深地知道:教育工作责任重大。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刘老师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细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她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教学中,刘老师还结合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立足中等生,扶持后进生,满足优生。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给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有了压力才有动力,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更加轻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刘老师不仅仅教授孩子们书本的知识,还不断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她鼓励孩子广泛阅读;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鼓励孩子勤于习作,不断向各类小学生报上发表作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因此,她班级里的很多孩子在她的辅导下,不断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这些活动的参与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也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

在刘老师耐心和细心的教育下,班里学生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届学生跟随刘老师两年,语文成绩无论是校级、还是镇级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在全县六年级统考中,刘颖老师所带科学科目,位居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刘老师自20__年开始连续五年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__年度被评为“徐州市优秀女教师”、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所撰写的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还获得省级市级奖,今年又被评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作为一名教师,刘老师说:“我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成绩的取得,而是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刘老师用慈母般的情感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充满智慧的灵感去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和孩子共同成长,不断完善自己,做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老师是她一直追求的。

身边好人心得篇4

2011年8月14日,机械一组晚班。经机组反应,b2324号飞机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同时,apu引气波动,8号轮见线。由于北京方面天气原因,原定于晚间22点到达的b2324号飞机延误至凌晨2点方才降落至浦东机场,并计划于7点50分继续执行航班任务,这意味着留给我们的时间将十分紧迫。

idg扮演着空中发电的角色,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将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依靠单发电机工作,继而无法完全正常供电,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飞行安全。而apu引气波动则会直接影响到飞机发动机的启动,该故障的长时间存在,必然会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同时影响到客舱压力。

飞机到达后,我组唐施佳,陆捷,杨费杰,吴炎琼第一时间借来相应工具来到现场,根据之前分配好的责任有条不紊着手更换右发idg。 在拆卸的过程中,idg内多余的滑油顺势大量滴漏在同志们的身上,但是同志们并没有因此而皱眉,在几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极其沉重的idg终于顺利的拆卸下来。然而,在安装新件的过程中,同志们发现,按照手册排号申领的封圈与旧件大小不一,明显无法正常安装上去,于是立刻上报至mcc处,并申请办理保留。

所有工作直至清晨7点才得以完成,同志们在忙碌了整整一个通宵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赶至其他机位开始飞机的日常维护工作。这次的一系列排故工作,无疑体现了我组精细严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机务精神。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机务人的存在,保证了航班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东航在广大乘客心中的形象。

身边好人心得篇5

今年,是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工作的第——年头。从最初的检票工作,到后来的保洁环卫,2000年,李培生转岗到了放绳队伍,成为景区里的一名放绳工。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放绳既陌生又恐惧,悬崖垂直落差大的有十几层楼高,头一次下去身体直打哆嗦。”回忆第一次“飞檐走壁”,李培生至今难忘当年的“望而生畏”。

但李培生天生有股不服输的毅力。从第一次当“蜘蛛人”开始,他就暗下决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

在经过专业训练和实地操作之后,如今的李培生对这份工作已是驾轻就熟,凭借一根绳索,在悬崖峭壁上行走自如、如履平地。

绳索的一头以“8字扣”系在崖壁边的护环上,另外一头则系在腰间,打好结、扣上保险,然后李培生便手拉绳索,顺着崖壁向下滑去……

这一套流程对于李培生来说,再熟悉不过。到了旅游旺季,他每天要放绳七八次,上下一趟在一个小时左右,这对体力和耐力都有着极大的考验。

“很多事情都要亲自尝试,只有试过了才知道行不行。”这是李培生最朴实的想法,而努力上进的他,也会在闲暇时不断学习摸索,掌握放绳的技巧。

为什么会从事这么久的环卫工作?在悬崖上捡垃圾有害怕过么?是否想过申请调换一个岗位?……类似的问题,李培生曾被无数次问起过,但不论是20年前,还是今天,他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勇往直前。

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20多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达1800公里,相当于登上了20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在黄山风景区,像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共有18名,他们肩挎绳索,穿行在陡峭悬崖间,只为换来黄山景区的洁净如洗。在他们看来,维护好景区的绿水青山是最大的心愿,也是坚守的初衷。

这些年,李培生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也让他荣誉无数:2012年当选“中国好人”;2013年被授予“黄山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7年荣获“十大最美环保人提名奖”,同年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

荣誉面前,李培生总是保持着低调。他说,自己还要在放绳工这个岗位上继续干下去,用实际行动呼吁更多游客能自觉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让文明旅游成为旅游新风尚。

身边好人心得篇6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境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齐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一向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于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齐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职责,他会坚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身边好人心得篇7

“我的一生只有28年,我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好心人、感恩社会了,我只能说一声‘谢谢’!”日前,一则村官的绝笔信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写信的是大学生村官徐锋,他20__年在安徽歙县郑村镇潭渡村任大学生村官,却在20__年底被查出罹患肝癌。肝癌晚期,肿瘤直径8厘米,最好的办法是肝移植,手术费至少50万元。歙县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平将徐锋的遭遇告知歙县县委、县政府,并在当地网络论坛发起捐款。爱心汇聚而来,徐锋初期的手术费很快有了着落。

20__年1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迎来一个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手术马上就能开始。

“徐锋的情况,移植一定要快!”医生反复强调。而就在此时,医院来了一位比徐锋病情更严重的患者。得知这一情况后,徐锋立刻决定把肝源先让给更需要的人。“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先让他移植了,我还能再坚持些日子。”歙县爱心人士到浙江看望徐锋时,他笑着说。

欣慰的是,半个月后,医院终于又找到与徐锋相匹配的肝源,他的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是那么多好心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只有用更大热情和努力做好工作,才能回报帮助我的人。”徐锋生前说。

20__年,术后刚一个月的徐锋,出现在郑村镇政府门口。郑村镇纪委书记朱俊敏回忆:“他戴着口罩,光着脑袋,执意回来工作。”考虑再三,镇领导班子决定让徐锋担任农经员一职,并私下和各行政村打了招呼:非工作时间不给徐锋打电话,不安排过重事务。

“我们给他减负,他却给自己加压。”朱俊敏说,20__年5月,郑村镇开展扶贫调查,需要搜集2700位村民的信息。徐锋坚持参与这项时间短、任务紧的工作,他说自己当了三年多村官,对村里情况很熟悉,这项工作他再合适不过。就这样,徐锋又把所有精力扑到了工作上。

一直以来,话不多的徐锋,心里想着的都是如何给乡亲们多做点事。郑村镇潭渡行政村黎明自然村盛产粉丝,徐锋利用专业优势,建起村级网站,“在网上卖粉丝”的路子,解决了长期以来粉丝难卖的问题。

郑村镇老党员诸葛纪钗,因一场车祸导致瘫痪,老人至今还留着住院时徐锋带来的书报:“他来看我,带来书报和米面。出院后在我家,这孩子非要给钱,说是规定。我不要,他就偷偷把钱塞碗底下。”

遗憾的是,刚回去工作几个月,徐锋病情再次复发——癌细胞扩散到了肝、肺、腿骨。这一次,即使辗转各地医院治疗也已无济于事。病重时,徐锋口述,表哥记录,留下一封书信,满满的都是对社会的感恩。“绝望之际,大家没有放弃我,积极为我募捐筹款,使我有机会做了肝移植手术。”徐锋走之前表示,希望将社会捐给自己的剩余善款,继续捐给需要帮助的人。郑村镇是徐锋唯一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十分留恋这片土地。”“我的愿望是在我死后,能埋在这块土地上。”

12月1日上午,郑村镇迎来了久违的晴天,阳光洒满徐锋曾工作过的潭渡村。这天,徐锋被安葬在村里的公墓,他将和自己眷恋的土地永远相伴。

身边好人心得7篇相关文章: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演讲稿精选7篇

身边的人作文优秀7篇

情在身边作文优秀7篇

身边的先进事迹7篇

我身边的众作文7篇

感动在身边作文800字7篇

我身边的劳动作文7篇

爱就在身边满分作文7篇

我身边的“星”作文7篇

爱在身边的作文最新7篇

身边好人心得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