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们的阅读体验,读后感不仅是对书中情节的回顾,更是对书中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思考和评价,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国家》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家》读后感篇1
昨晚我百无聊赖地来到了学校读书馆的期刊室,随手拿起来两本书:《旅游学刊》和《中国国家地理》。随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书的目录,感觉那本《旅游学刊》好像没有什么好看的。《中国国家地理》还不错,里面有说到格聂的“第十三女神”——格聂山,新疆的红色作物、还有盐路……不过最吸引我的是《难以相信中国发现大量的弃老洞》!
我们中国不是以敬老爱幼为传统美德么?怎么会有弃老洞的存在???我带着一大堆的问号往下看。
在我国的湖北等地大量的弃老洞,它们的存在与当地广为流传的弃老传说,对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些游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蛮人所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也有类似弃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个活生生的老人放里面,想着就让我觉得难过。
但是更让我心寒的是:居然会有自杀型的弃老洞!!设计这个自杀装置的设计者,要么是一位彻底无情的嗜血杀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绝望的温情孝子。这个自杀孔的设计,究竟是对生命极度的冷漠,还是对亲情的最后眷顾?是对无奈命运的`屈服,还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但是潘世东教授却认为弃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观。
我对他的这种说法不甚赞同,既然是顺其自然为什么还要做
一个洞规定人家要在里面死?为什么要做什么自杀型的孔,不让其不顺其自然的死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在于我们个人的想法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孝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他们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们该回报他们!
《国家》读后感篇2
美,尽在一点一滴
当夕阳和晚风送走一日的喧嚣,万花筒般的世界暂时停止了旋转,在忙碌中埋头一整天的我,终于闲暇下来,翻阅着“重庆啥模样”,隐约地感到,原来世界应该不只是身边的世界,出于潜意识中对远方世界的遐想,出于天性难泯的好奇,我渴望踮起脚潦,眺望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重庆是一副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同时又具备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这为重庆的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重庆就像观音轻展玉臂,轻拈玉指拾起的一枚珍珠。看,重庆的夜:一个灯光的世界,山上的灯光高高在上疑是星星,山下的灯光闪闪烁烁疑是渔火。远处的灯光犹犹豫豫特别神秘,近处的灯光神情安详充满温情。高楼、江边、桥梁都被彩灯刻意打扮过了,几十座桥梁如雨后的彩虹飞架两江;高速公路通向四面八方,巨轮可直航入海。不得不这样想:走进这样的街头,我们都会迷失自己,不知道是在宾夕法尼亚州还是在纽约曼哈顿。
一边还对重庆的夜晚意犹未尽,另一边就被誉为“一家人的桃花源”——重庆的小寨天坑深深吸引了。这个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世界最深的“天坑”出现在我的眼前。原来天坑、地缝,最美的风景在地下,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天坑绝在坑壁有两级台地,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奇在它自然形状组合奇特,底部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来自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地缝”的神秘峡谷。站在坑顶,俯瞰天坑,风光尽收眼底;环顾四周群山连绵起伏,时隐时现,奇形怪状,错落别致,大自然造化的人间奇迹在这里更为独特、奇妙。随着一页页的翻阅,我已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这个世外桃源,原来桃源深处隐藏这个这么一个温暖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个看似坐井观天的有限空间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顽强而温暖的生活着,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袅袅炊烟。
世界无穷大,然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却在于,它并不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实地存在着,正是这份真实,激发了平凡的人们对于远方世界的笃定和渴望,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远在天边的真实与美丽,美,尽在这一点一滴!
《国家》读后感篇3
今年我的生日是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度过的,妈妈送了一套关于地理知识的书作为我今年的生日礼物。厚厚的一打,总共20本,它分《世界环球地理》和《中国百科地理》,每系列各10本。虽然我还没能全部看完,但已经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很多见识。我慢慢从这些书中了解中国,看到世界。
伟大的中国——它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并不是国家名称。中国可大了,有96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人口有14亿左右之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了92%。我们与14个国家为邻,大陆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隔海相望。
我在国内最喜欢的城市是北京。说起北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国的首都,是行政区划中心。北京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有世界称奇的八达岭长城、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设计完美的故宫等,还有让所有学子都向往的北京大学,妈妈说那是天下才子的集中营,而且北京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4.1%。当然北京也有她的伤心事:曾经在设计上将北方山川雄浑与南方水乡多姿融为一体的园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毁于一旦。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知识才能救国。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要好好读书。
我还看过天津市的介绍。又被称作“津”,现作为天津的简称。它有个标志性建筑叫“世纪钟”。这个钟很有特点,它的形状一端是太阳另一端是月亮,我猜想是不是天一亮太阳升起来,天一黑又换月亮来值班呀!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商周、秦汉、隋唐直至辽宋数千年不断的发展,才有现在的“泥人张”、“风筝魏”等民间精湛工艺品的传承文化。
说了这么多关于这本书的知识,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有趣?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本书了呢?那么问我来借阅吧,好书大家一起看才有意思呢!
《国家》读后感篇4
当夕阳和晚风送走一日的喧嚣,万花筒般的世界暂时停止了旋转,在忙碌中埋头一整天的你,是否也曾隐约地感到,世界应该不只是身边的世界?或许出于潜意识中对远方世界的渴望,或许出于天性难泯的好奇,人类总喜欢踮起脚潦,去眺望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喜马拉雅之巅,圣洁的雪山女神遗世而独立,接受着山下传承万代的虔诚子孙顶礼膜拜;地中海岩,圆月人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海岩,圆月从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遍人类搭建过永恒神话的圣土;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则在这里以生命为鼓而搏动;加勒比海滩一,手烈日去拥抱天际,远远的阳光和微微的涛声,忽然都近在咫尺……
世界无穷大,我们的'想象力也没有极限,不同的角度去看,阳光就有不同的颜色,不一样的心灵去感悟,世界就有不一样的声音。然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却在于,它并不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实地存在着。即使有些近在咫尺,有些却遥不可及。
正是这份真实,激发了平凡的人们对于远方世界的笃定和渴望,也总挥不去一丝无能为力的怅然。基于同样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基于久已萌发在心中的感怀,我们制作了这部《环球国家地理图鉴》,以期描绘出一个广大世界的精致缩影。生动质朴的行文,足迹踏遍七大洲每一个神奇的国度,时刻伴随着彩色实景图片,每一幅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精美作品。地球之美,人类之美,自然之美,文明之美,等待我们去感悟。希望每一位捧起这本书的朋友,能藉此实现我们的初衷,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远在天边的真实与美丽,忽然间都触手可及。
《国家》读后感篇5
我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环球国家地理百科》,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许多国家美丽的地方。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欧洲。由南欧地区,有西欧地区,有北欧地区,有东欧地区,有中欧地区。
我喜欢中欧地区的“奥地利”。
首都:那是“”我也比较喜欢音乐,所以我喜欢中欧地区。
维也纳坐落在奥地利东北部的维也纳地中,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里静静流过,风景幽雅,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在维也纳坐的市中心还有奥地利最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金色铜雕像呢!
不愧是“音乐之都”让我走进了一个音乐的世界里。
但我最喜欢的是英国。
这本书里讲了“英国”这个国家名字的缘起。还讲到了历史文化名城。
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爱丁堡。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北临弗恩海湾,难考彭特兰山。爱丁堡以其独特的建筑而闻名于全世界,如霍德豪斯宫、圣吉尔教堂、赫奥医院……爱丁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了。著名的文学家沃尔特·斯科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诗人兼小说家斯蒂文斯……都曾在爱丁堡工作和生活过。
还讲到了第二大城——伯明翰和第二商港——利物浦……
我可以从这本书当中学到了欧洲当地的一些地理知识,也可以帮助我拓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了解了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文、美景、风俗。
《国家》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