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制定教案可以锻炼教师的组织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授课过程,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过中秋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过中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3
活动准备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教学反思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2、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选的歌曲和录音故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儿的比较喜欢,参与性强。
3、幼儿能简单、流畅讲述中秋节的习俗,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过中秋教案篇2
活动背景
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家家庆团圆,祭月、赏月、吃月饼,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影响很大。为了让我班的孩子更加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我们以中秋节为契机,开展了“快乐的中秋节”主题活动。目的在于综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在了解中秋节内涵风俗的基础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本课在中秋节后进行,小长假归来和孩子们聊天,有意问问有关中秋节的事情,在集体交流中丰富相关经验。聊到赏月时,李文博辰说“月亮里有嫦娥”,朱馨语说“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兔子”,高蕴杰抢着说“嫦娥吃了不死药”……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借助视频给他们讲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通过故事与交流,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活动二: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加深幼儿对我国民族节日的理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本课借助中四班的教学资源,利用图片展示歌词,形象生动,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歌词和节奏欢快的音乐中,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
活动三:手指游戏《月亮谣》
活动目标:
1、借助助手指游戏学习歌谣。
2、了解月圆月缺的变化。
本课通过和孩子们连玩手指游戏边念歌谣,明朗的节奏和形象的手指动作让孩子们不但很快学会了歌谣,而且知道了月圆月缺的变化。
活动四:古诗《静夜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静夜思》大多孩子都会背诵了,这首诗,语句朴实,没有奇谲的想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可是却敲开了每个思乡游子的心扉,所以体会诗句里流露的情感成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和欣赏歌曲,来体验孤独悲伤的思念之情,歌曲的渲染更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氛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有根有故乡的人。
活动五:美术活动《月饼圆圆》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中秋前一天,幼儿园的点心就是香香的月饼,假期回来时又和孩子们聊起了月饼,他们能说出月饼的各种形状和味道,已经知道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食品,今天我就组织了美术活动《月饼圆圆》,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心中的美味月饼。设计过程中,有意引导孩子以各种曲线为月饼画上花纹,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设计自己喜欢吃的月饼,对设计不作限制与要求,鼓励大胆创造。在活动结束拼合月饼时,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在合作、互助中尝试到了成功,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六:泥工《做月饼》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2、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发展团、压、切、揉等技能,能借助辅助工具刻花纹。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在孩子们了解月饼,品尝月饼后,我组织他们通过团、压、切、揉等技能,借助像皮泥做一做月饼。我鼓励孩子利用辅助材料大胆设计,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特别好奇,表现的非常兴奋,积极动手,每人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月饼,互相介绍、欣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很多幼儿还制作了正方形、三角形环形的月饼,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活动中,主要丰富了幼儿的以下相关经验:
①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
③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④月饼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体验到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好,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就会高些,但是只要对孩子是好的,老师就应该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过中秋教案篇3
一、设计思考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活动中,主要丰富幼儿的以下相关经验:
①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
③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④月饼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小班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知道赏月、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
(2)乐意与老师、同伴及爸爸、妈妈一起参加节日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中班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大班
(1)通过调查、收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经验;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活动,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过中秋教案篇4
月亮对我笑教案适用于大班的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快来看看幼儿园月亮对我笑教案吧。
主要涉及领域:语??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
2.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兴趣。
(1)欣赏教师操作教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
2.在图片的提示下,学念诗歌。
(1)再次欣赏教师朗诵并轻声跟念。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朗诵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百科: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过中秋教案篇5
科学活动:
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教案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常娥奔月》
教案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有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常娥奔月》。
过中秋教案篇6
活动目标与准备: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3、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放录音),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活动区域设置与日常活动组织: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游戏“乐乐月饼超市”;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在图书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儿歌讲给同伴听。
5、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与家长沟通计划:
1、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请家长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过中秋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