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课堂互动,教案中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不少人在写教案时,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虎和兔故事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虎和兔故事教案篇1
一、活动要求
1、初步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并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知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2、有兴趣地学讲“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二、重点与难点
能区分动物之间的大与小,理解小动物力气小拉不动大动物的原因。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桌面演示教具(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小猴各一)
2、自制小图书《一二三,自己爬起来》二本
3、毛绒玩具(小熊、小羊、小兔和小老鼠各一)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表现在词汇量少、对词义理解层次浅,言语以简单句为主,在认知发展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新奇、有趣、可活动的物体易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故事教学中,选择短小的故事便于幼儿理解,并且运用直观法和操作法,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比较中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同时通过设问理解“小动物拉不动大动物的原因。”通过情境创设,在小动物互相拉对方却都跌倒的`有趣情境中,充分体验“一二三,自己爬起来”的成功感和乐趣,从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和理解。
针对小班幼儿平时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依赖性强的特点,通过“隐性示范”的方式和手段,将小动物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情节迁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使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己来。”
五、活动流程
创设情景、比较大小——操作演示、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听听讲讲——活动延伸
(一)创设情景,比较大小
在教学活动前略作辅垫,有利于分解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教师在区域中创设具有明显大小不同的几组动物,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比一比、讲一讲谁大谁小;谁胖谁瘦;谁力气大谁力气小等。
(二)分段静听,感受情节
让幼儿分段听赏故事,故事中和故事后都有重点的提示:
1、幼儿感受四只动物互相拉对方,可是最后都跌倒在地的有趣情节。
2、教师可用结合故事的内容采用夸张的动作和语气,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
3、运用设问“啊呀呀,这四只动物怎么都跌倒了呢?”引起幼儿进一步理解、感受。
(三)操作演示,情感体验
1、运用桌面演示教具,边演示边讲故事前一段,并进行适度插问。(教具制作附后)
(1)小羊拉小熊,怎么会拉不动呢?(通过直观操作比较,感受小羊小,小熊大。〕
(2)依次请幼儿分个别、集体讲讲小兔和小老鼠为什么相互拉不动?
2、用操作演示的方法引出故事最后一段。小猴高声喊“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3、教师相应演示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先后爬起来的情境,使幼儿充分感受“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句话的含义。隐性地引导幼儿跌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不用别人拉。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四)主动参与,听听讲讲
1、以长毛绒玩具为“诱点”让幼儿再次体验感受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2、结合操作演示,幼儿有兴趣地投入并讲了一句话“-二三,自己爬起来。”
(五)延伸活动
1、提供《一二三、自己爬起来》图书,幼儿可以自由地边看边讲。
2、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跌倒不哭闹,自己爬起来。
(六)教具设计
(七)作品介绍
故事《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天气真好!太阳红彤彤,小草绿油油。-只小熊高高兴兴地到草地上玩。忽然,“扑咙嗵!”小熊跌倒了。
小羊看见了来拉小熊,“扑咙嗵!”羊也跌倒了。小兔看见了来拉小羊,“扑咙嗵!”小兔跌倒了。
小老鼠看见了来拉小兔“扑咙嗵!”老鼠也跌倒了。小猴看见了,连忙大声喊:“一二三,自己爬起来!”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一个接一个都自己爬起来了,小动物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玩啊!
虎和兔故事教案篇2
教材内容
设计意图现在多数家庭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不懂得原谅别人,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更不会把自己的爱传达给别人,为此我选择了大熊的拥抱节这个活动。这个活动通过大熊参加森林里的拥抱节。想拥抱100个朋友这个愿望,结果碰到的朋友都没有和大熊拥抱,大熊很伤心,在自责中感受到没有朋友的苦恼,也从中认识到小伙伴不给他拥抱的原因,决心自己改正,小伙伴们看到大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主动地到大熊家给大熊拥抱,大熊感动的说,以后要和小伙伴好好相处,为伙伴做好事。在设计方面,利用课件,播放故事视频在孩子讲、说中学会原谅别人,认识到自己也有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感受到因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从而体验到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在一起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拥抱节的意思,能简述故事情节及内容。
2、相互拥抱中体验到原谅别人和拥有朋友拥抱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重点:简述故事情节及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相互拥抱,体验到原谅别人和拥有朋友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故事视频大熊(毛绒熊一只)
开始部分:
开门见山,引出。
1.老师今天邀请谁来了? ------大熊
2.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关于大熊的故事,邀请大家一起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表达故事情节
1.题目:大熊的拥抱节
什么是拥抱节?拥抱节都做些什么?
(直接引入给孩子一惊喜,引起兴趣,对拥抱的向往,使孩子们想要知道拥抱节里大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猜想往下看。)
2.清晨-----100个拥抱
小熊什么时间出门的?哪里过节日呢?拥抱节是什么呢?那出现的100是什么意思?我们参加拥抱节你的目标是多少?
(100的猜想让孩子想想拥抱节可以和多少人拥抱?大熊的愿望到底能不能实现?)
3.远远地-----不跟他拥抱
大熊都遇到了哪些小伙伴?
见到袋鼠哥哥大熊怎么做怎么说的?袋鼠哥哥如何回应的?
见到兔妹妹大熊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兔妹妹如何回应的?
又遇到了红,大熊怎么说怎么做的?红怎么做的?
小动物们都没有和大熊拥抱,为什么小动物们不和大熊拥抱呢?
(让幼儿猜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4.天快黑了-----落下来
大熊找到没有拥抱的原因吗?他做了什么错事呢?
(让幼儿叙述大熊自责的内容)
5.这时------往大熊家走去
小动物们看见了怎样的大熊?大熊跑去哪里了?
兔妹妹和袋鼠哥哥怎么说的?大家去大熊家干什么呢?
(让幼儿叙述出动物的'话,猜想大家去干什么?)
6.天黑了-----不一样的大熊
大家去干什么了?大熊在家里干什么呢?想什么心事儿呢?
大熊开门后是什么反映?大家对大熊说了什么?
得到拥抱的大熊怎么了?为什么哭?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让幼儿表达出故事的内容)
7.月亮-------拥抱节呀!(完)
这是一个令人怎样的拥抱节?难忘。
二、完整欣赏故事(师幼共同跟着视频讲述故事)
1.小朋友还记得自己定的目标是多少吗?能达到目标吗?
2.想想谁愿意和你拥抱?为什么愿意拥抱呢?
结合故事:拥抱是需要理由的,大熊知错就改所以得到拥抱
3.可能1
小朋友有没有做过错事?如果有我们要像大熊知错就改。
可能2
有没有小朋友做对不起你的事情呢?如果有我们要像兔妹妹、袋鼠哥哥、红一样,去原谅我们的朋友。
结束部分:
三、幼儿园里的拥抱节,在音乐中,互相拥抱。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加拥抱节呢?我们今天一起过拥抱节
让孩子把语言付之于行动,真正感受到与人拥抱的快乐,幼儿相互拥抱,相互问候。
完成自己的目标,去拥抱更多的好朋友,老师、同伴、家人。
虎和兔故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小百科: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虎和兔故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大胆交流名字的由来。
2.体会家长在名字中蕴含的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把幼儿和教师的姓与名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纸片上,姓和名分开挂到"宝宝树"上。磁力扣、磁力黑板。"响亮的名字"展板、"好听的名字"展板、"独特的名字"展板,4旋律重复的欢快音乐。
知识准备:活动前请家长与孩子谈谈起名字的故事和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写有教师名字的纸片。
师:知道这是什么字吗?这是老师的名字。×××,我姓×,名叫××。
1.引导幼儿发现名字的秘密,了解名字的独特性。
(1)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咱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大声说:嗨,我叫×××。声音一定要响亮,让所有小朋友听清楚。
(2)幼儿找名字,拼名字。
师:大家认识自己的名字吗?这儿有棵"宝宝树"。里面藏着你们的名字呢。看谁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姓和名,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完整地拼到磁力板上。(用磁力扣固定)
(3)观察名字中姓和名的次序,了解孩子通常跟谁姓。
师:我们一起来看,×××姓什么?叫什么?×××姓什么?叫什么……小结:通常名字的第一个字是我们的姓,后面的字是我们的名。
李××小朋友,他姓什么?他为什么姓李不姓王呢?一般孩子跟谁姓?
小结:一般情况下是跟爸爸姓,也有随妈妈姓的`。
(4)观察、比较,了解名字的独特性。
师:这些名字姓是一样吗?姓李的有谁?姓王的有谁?一样的姓而且在同一个班,可以做朋友真开心啊。来,同姓的幼儿击掌、拥抱一下。还有哪些姓? 有姓不一样名一样的吗?除了字不一样,我们的名字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有四个字的名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姓名排列。
小结:你们名字都不一样,与众不同,都很独特。
2.探寻名字里的故事。
(1)请幼儿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师:你们这些好听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呢?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样的名字呢?谁能大胆说说你的名字小故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面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2)引导幼儿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师:男孩的名字和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一般男孩的名字比较响亮、铿锵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较温馨、文雅、清新。
(3)说说对自己名字的感觉。
师:你觉得自己的名字怎么样?是比较响亮?还是很独特?还是听起来很美?请把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展板上(响亮的名字、独特的名字、好听的名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是响亮的名字。有×××……这是独特的名字,有×××……这是好听的名字,有×××……认识字的小朋友可以和我一块儿念,
3.进一步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1)喊喊名字。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喊出来吧。喊到谁,谁就站出来。(按顺序喊每个幼儿名字)(2)唱唱名字。
师:你们好听的名字还能唱出来呢!不信你听:教师哼唱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唱到谁,谁就站到中间。(随音乐按顺序唱每个幼儿的名字)
4.引导幼儿给自己取小名儿。
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们班还有一个小朋友叫xx呢!他是谁呢?可是,他为什么有两个名字呀?对,一个是大名,也叫冠名,一个是小名儿,小名儿是昵称。谁有小名儿?说说看。
师:我喜欢"康乐"这个小名儿,因为它代表健康快乐。你们能给自己起个小名儿吗?试试看!也可以和好朋友一块儿商量。
师:让老师把你自己起的名字写下来。带给爸爸妈妈欣赏欣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认识《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虎和兔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2、尝试能根据路线图中箭头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确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3、乐意在活动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同伴的不同意
活动准备:
1、自备:箭头标记。
2、菜园图,教学ppt。
3、幼儿用书《走迷宫》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箭头,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1.教师:兔妈妈有三个兔宝宝,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有一天,兔妈妈对兔宝宝说,菜园里结出了许多果实,你们长大了,应该自己去找食物了。于是兔妈妈给了兔宝宝三张不同的.路线图,可是上面有兔宝宝看不懂的标记。
2.教师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标记图。你们认识这些标记吗?这几张箭头标记一样吗?分别指向哪几个方向?
二、明确路线图中每一步的行走的方向。
1.出示兔宝宝路线图:教师:除了箭头标志,路线图上还有什么?路线图中每个格子里的箭头和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教师:我们来看看小黑兔的路线图,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个方向走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小白兔的路线图上面每一步的行走方向呢?
4.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灰兔的路线图,一共要走多少步呢?它是怎么样一步步走的?请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小结:数字表示第几步,箭头表示每一步行走的方向,小兔子的照片表示是谁的路线图。)
三、画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行走路线。
1.教师出示菜园图,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路线图我们看明白了,再来看看兔妈妈的菜园吧!你看到了哪些果实?
2.明确行走的规则与要求。
(1)师示范:根据路线图,我先来帮助小黑兔找食物,第一步很重要,从小黑兔所在的格子出发,根据箭头方向向上画一条短线到下一格处,画的时候要跨越两个格子的中线,这是第一步的行走路线。第二步哪个方向?第二步要从第一步走到的地方向左再画一条短线到下一格。第三步哪个方向?小黑兔一共走了几步?找到了什么食物?
(2)谁来帮助小白兔找食物?小白兔收获了什么?
(3)小黑兔一共走了几步?谁来试试?小黑兔收获了什么?
四、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刚才是兔妈妈在考验我们的能力,她发现我们小朋友都很能干。现在,兔妈妈可放心啦,但是真正的路线图可没这么简单。
2. 出示幼儿操作纸《走迷宫》。
师:兔宝宝们的步数都增加了,那这3只小兔到底会收获什么食物呢,好期待啊!难度增加了你们害怕了吗?兔妈妈说,要不走错路有一个秘诀,走一步划掉一步,这样就不会漏掉啦!
3.操作要求:第一,找到小兔子的起点;第二,确定第一步方向;第三,箭头跨越两个格子的中线;第四,走一步划一步;第五,兔子和食物进行连线。
4.接下来,请你根据兔宝宝们的路线图在迷宫里画出相应的行走路线,然后将小兔与找到的食物进行连线。
五、活动评价。
1.教师:你们帮助兔宝宝们找到它们想要的食物了吗?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帮哪只小兔完成了路线图,找到了什么食物?
2.对照路线图,师幼共同验证检查正确与否。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虎和兔故事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 大班故事教案6篇
★ 语言故事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