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壳的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很多人认为,教案的制定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值得重视,通过小组竞赛的教案,学生能够在竞争中激发潜能,增强学习动力,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贝壳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贝壳的教案5篇

小贝壳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贝壳印画的方法,尝试在贝壳印画上组合、添画,变出各种形象。

2.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观察各种贝壳的形状颜色。

2.教具准备:贝壳

3.学具准备:各种贝壳食物画纸画笔若干,《画而乐》5岁下册幼儿用书p11。

活动过程

1.欣赏贝壳印画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有趣的绘画作品,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有些不一样,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让我们看一看吧!(利用课件或图片,出示贝壳印画作品,让幼儿欣赏。)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这些画用什么画出来的?

2.出示贝壳,观察贝壳的外形特征。

(1)出示各种造型的贝壳实物,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贝壳的外形特征。教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贝壳,你最喜欢那个贝壳?为什么?这个贝壳像什么?还像什么?哪里像?

3.说一说、画一画,讨论探索贝壳组合印画的方法。

教师:怎么把这些好看的贝壳画到纸上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语言描述,示范贝壳印画的.方法,也可请能力强的幼儿上来示范贝壳印画的方法。)教师:一只美丽的贝壳印好了,可是这只贝壳不像蝴蝶呀?还需要怎么做?(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示范把贝壳添画成蝴蝶。)教师:蝴蝶最喜欢在哪里玩?(鼓励幼儿添画适当的背景。)

4.幼儿开始贝壳印画,先观察作业纸背面的步骤图,与同伴交流,探索贝壳印画的方法。

讨论:

(1)先画什么(把贝壳放在纸上,用笔勾勒外形。)?

(2)再画什么(可用多个贝壳进行组合,也可自由添画。)

(3)最后画什么(上色,添画适当的背景)?

5.幼儿练习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与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小贝壳的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今天分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愿意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 ,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小贝壳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和记忆“拾”等5个生字。

2、能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

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

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投影片:

师:你们看,大海退潮了,海边来了一群孩子。

出示:退潮了!退潮了!

我们一大群孩子喊着,笑着,跑着,跳着,来到金山卫海边。

2、读这句话,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这是一群(快乐)的孩子

兴奋,高兴

用兴奋、欢快的语气读第一、二小节。范读,指名读,小组读。

3、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出示课题:拾贝壳

二、学习课文。

1、瞧,他们看见了什么?(出示投影:海滩上许许多多银光闪闪的贝壳。)

在课文中找出这一小节读一读。

2、你们见过贝壳吗?

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实物贝壳或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

3、说说你对贝壳的感觉:(形状各异,五颜六色,外表有图案、条纹、里面光滑……)表扬观察仔细的学生。

4、出示投影:扇贝的壳

(同学们看一看,这就是那些孩子们从海边拾回来的贝壳)

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说明原因。(从它的形状看出像一把打开的骨扇。)

师:课文里面也写道它了,你们找到那一小节读一读。

出示:看,一只扇贝的壳,象一把打开的骨扇,真漂亮!

指导朗读。

(1)先小声读。

(2)指名读

(3)教师抒情过渡:

扇贝的'壳 送来大海 清新的风

5、大海不但为我们送来了清新的风,还为我们送来了清脆嘹亮的小喇叭声。

瞧,(出示螺蛳壳,看一看,它像什么?)

瞧,一只细长的螺蛳壳,像一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人喜爱!

请学生模仿一下小喇叭的声音。

注意这一小节有两个感叹号,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把螺蛳壳放在耳边,能听到大海的声音。请一位学生作代表,听一听,把听到的声音描绘给大家。

7、看着这些贝壳你们喜不喜欢?

海滩上的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小声读第六、七小节。体会文中孩子恋恋不舍的心情。

8、出示练习:选字填空

摆 摸

我们把贝壳都( )在桌子上,大家用手( )着五彩的贝壳。

(1)为什么用“摆”而不用“放”?

(2)“摸”体现了什么心情?

若有贝壳实物,把它发下去,让学生摸一摸体会一下。说说自己摸到贝壳时的心情。再学着课文中的样子,选一种你喜欢的贝壳说一说。

9、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手动作的词。

拾、摸、拣、摆、挤

学习里面的生字:挤、拣、摸

2、指导“喇叭”的写法。

3、读词语:贝壳、退潮、挤、喇叭、逗人喜爱、拣、手帕、摸。

四、老师总结。

贝壳传递着海滩上美丽的故事。虽然我们很多同学没有去过海边拾贝壳,但这些美丽的贝壳却把我们带到了海边,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齐读全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描述贝壳的遣词造句上有独到之处,我让孩子们模仿四、五小节,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喜欢或是见到的贝壳,学生说的很起劲。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既是模仿性训练,又是创造性训练,应该是模仿与创造性的统一。借用文本规范优美的语言材料,提供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时提供更多的说话内容,让学生在依照文本、学习文本,模仿文本的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一面。“教会学生画瓢的方法,但是要能让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瓢”,才是教师要寻找的教学手段。

小贝壳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熟悉彩沙的性能,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对大自然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大胆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重点与难点

重点:沙画的作画步骤。

难点:固体胶涂均匀。

材料及环境创设

油画棒、水彩笔、卡纸。

彩沙:固体胶、小勺、大盘。

环境:部分桌子放卡纸及油画棒、水彩笔,幼儿任选一种比作画,也可两种工具交替使用。部分桌子中间放一大盘,内置一罐彩沙,若干小勺,固体胶。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日趋提高,如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工具,同一种方法,将不利于促进手部肌肉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艺术的表现与创造。

此活动迎合幼儿爱玩沙的心理,又里利用蔡杀的特点与艺术活动相结合,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自由创造,充分尝试的机会,能进一步扩大使用工具材料的范围,体会多种材料组合创造的效果,从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活动流程

语言引导――欣赏讨论――操作演示――幼儿操作――引导讲评

语言引导,引起兴趣

建议教师可请幼儿介绍去海边的经验并通过设问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阳光、水、沙、空气)

设问(1)、为什么大家都爱去海边?(2)在海边可做些什么事?

欣赏讨论

建议让幼儿来寻找这张画上“特别”的地方,说说它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有一处地方是用沙来代替深色的)

说明

范例中的哪一部分作沙画可有教师自己选择(根据沙的颜色)太阳、海水、树和沙滩。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动态及远近的物体,提示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及新的方法组合创作。

操作演示

建议绘画部分不演示,重点是演示作沙画的步骤:

(1)在画面中央决定某一部分作沙画留出不涂色。

(2)将留出部分用固体胶涂均匀。

(3)用小勺把彩沙撒在固体胶上,并用小勺背面抹匀。

(4)把卡纸竖起,让多余的彩沙会到大盘里。

说明

涂固体胶时可让幼儿观察涂均匀与不均匀的大小感,体会到做事认真、仔细与“美”的关系。

4、幼儿创作

教师可指示:谁拾的贝壳多?(表现出动态)

(1)选择最突出的部分做沙画。

(2)选择彩沙是,注意配色。

(3)边制作沙画、边思考制作步骤。

说明

当有的'幼儿固体胶没涂匀,沙画部分出现“漏洞”时,应劝阻幼儿即时加深固体胶,这样回使画面“一团糟”,要鼓励幼儿下次再尝试。

5、引导讲评

集体找找或由作者介绍哪一部分是沙画。

说说制作时的体会:怎样把沙画作好的。

在教师的帮助下给沙画喷定型胶。

说明

让幼儿谈谈制作时的体会,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学习,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

小贝壳的教案篇5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日趋提高,如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工具,同一种方法,将不利于促进手部肌肉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艺术的表现与创造。

活动目标

1、熟悉彩沙的性能,初步学习沙画的作画步骤。

2、对大自然产生兴趣,热爱大自然,大胆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重点与难点

重点:沙画的作画步骤。

难点:固体胶涂均匀。

活动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卡纸。

彩沙:固体胶、小勺、大盘。

环境:部分桌子放卡纸及油画棒、水彩笔,幼儿任选一种比作画,也可两种工具交替使用。部分桌子中间放一大盘,内置一罐彩沙,若干小勺,固体胶。

活动过程

语言引导――欣赏讨论――操作演示――幼儿操作――引导讲评

1、语言引导,引起兴趣

建议教师可请幼儿介绍去海边的经验并通过设问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阳光、水、沙、空气)

设问(1)、为什么大家都爱去海边?

(2)在海边可做些什么事?

2、欣赏讨论

建议让幼儿来寻找这张画上“特别”的地方,说说它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有一处地方是用沙来代替深色的)

说明:范例中的哪一部分作沙画可有教师自己选择(根据沙的颜色)太阳、海水、树和沙滩。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动态及远近的物体,提示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及新的方法组合创作。

3、操作演示

建议绘画部分不演示,重点是演示作沙画的步骤:

(1)在画面中央决定某一部分作沙画留出不涂色。

(2)将留出部分用固体胶涂均匀。

(3)用小勺把彩沙撒在固体胶上,并用小勺背面抹匀。

(4)把卡纸竖起,让多余的彩沙会到大盘里。

说明:涂固体胶时可让幼儿观察涂均匀与不均匀的大小感,体会到做事认真、仔细与“美”的关系。

4、幼儿创作

教师可指示:谁拾的贝壳多?(表现出动态)

(1)选择最突出的部分做沙画。

(2)选择彩沙是,注意配色。

(3)边制作沙画、边思考制作步骤。

说明:当有的幼儿固体胶没涂匀,沙画部分出现“漏洞”时,应劝阻幼儿即时加深固体胶,这样回使画面“一团糟”,要鼓励幼儿下次再尝试。 5、引导讲评

集体找找或由作者介绍哪一部分是沙画。

说说制作时的`体会:怎样把沙画作好的。

在教师的帮助下给沙画喷定型胶。

说明:让幼儿谈谈制作时的体会,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学习,共享成功乐趣的环境。

活动反思

此活动迎合幼儿爱玩沙的心理,又里利用蔡杀的特点与艺术活动相结合,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自由创造,充分尝试的机会,能进一步扩大使用工具材料的范围,体会多种材料组合创造的效果,从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小贝壳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动物过冬》教案5篇

小兔子找太阳教案5篇

小班健康小小手教案参考5篇

小班小瓢虫飞教案5篇

蹦?的小绿豆教案5篇

小动物叫声教案5篇

大班小老鼠教案模板5篇

大与小教案反思5篇

音乐《小树叶》教案5篇

大影子小影子大班教案5篇

小贝壳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