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嘴巴的教案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的反复修改,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优秀的教案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擦嘴巴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擦嘴巴的教案7篇

擦嘴巴的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懂得爱护自己的嘴巴,并学会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做。什么东西不可以做。

活动准备:

1、吹的(气球、风车、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话筒、录音机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的图片、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猜哪里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轻轻唱歌。

2、问幼儿听到了什么?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

二、幼儿谈论嘴巴的用处。

1、小朋友,你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处呢?

2、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幼儿游玩:“小嘴巴乐园”。

1、教师:“今天,天线宝宝的小嘴巴乐园开张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去游玩,你们开心吗?”

2、引导幼儿去嘴巴乐园游玩,嘴巴乐园里有音乐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儿可以自由地去各个屋游玩,尝试用自己的嘴巴进行游戏。

3、幼儿游戏后,教师提问题让幼儿回答。

(1)、谁能告诉我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你是怎样玩的?(幼儿可以边示范边回答)。

(2)、你还看到别人用嘴巴干什么?

4、教师小结:我们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来又能说,又能唱来又能吹,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四、请幼儿进行记录

1、请幼儿根据记录表中的内容自己进行判断、记录。

2、幼儿讨论记录结果: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

3、小结:幼儿要爱护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们人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如果把嘴巴伤害了,人就会很痛苦。

(1)、坏苹果、发霉的食品、脏的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使人难受。

(2)、尖、利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就会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卫生。

活动反思:

?有趣的嘴巴》是一节语言活动,在这节课中主要让幼儿通过猜猜,看看,学学中认识"吃""唱""喝""吹"这四个汉字.本次活动的目标从幼儿的情感,态度,技能三方面制定,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并且在活动中幼儿基本能达到活动前预定的目标.在第一个环节中。

让幼儿通过嘴巴联想到汉字"口",设疑激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班很多小朋友都积极地开动脑筋,回答的答案也有很多,当老师揭晓答案的时候, 小朋友都有一种很好奇的感觉,第一步的铺设成功了,在第二个环节,介绍各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先把小朋友不认识的"吃"字先出示,小朋友都纷纷想认识这个汉字,都在猜测这是一个什么字,而当教师做出动作的时候,小朋友都明白了,原来老师做的动作就是这个字的意思,而小朋友通过看图片,进一步认识了及巩固了" 吃"字.在认识"吃"字以后,教师又加强了难度让幼儿用一个"吃"字说一句完整的话,从刚进小班,我就训练幼儿学说完整的话,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而从这次幼儿的表达能力来看,小朋友进步了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让小朋友知道,教师做的动作跟刚开始出示的嘴巴是离不开关系的,口字旁的字都跟嘴巴有关的,在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也表现得非常的兴奋,教师出示汉字,小朋友作出相应的动作,巩固认识了这四个字,在小朋友做练习的时候,这也是让幼儿展现自己掌握知识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上本节课的时候也发现了一点问题,在刚开始的时候,准备的教具没分发就刚开始上课了,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有几个幼儿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没有集中在做小动作关注度不够,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问题提的不够精练需要加强,幼儿在学的时候,教师没有特别叫出来示范,也可以跟全体幼儿一起做做,增强幼儿的兴趣.

擦嘴巴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有不同特征的动物(如鹊鹏、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对动物嘴巴的谈论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2、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本领?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3、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嘴巴》

2、ppt:救救苹果树

3、幼儿用书:《怪嘴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导谈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嘴巴,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呢?

2、那你们知道啄木鸟的嘴巴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二)播放ppt《救救苹果树》,了解啄木鸟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2、出示ppt: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小结:啄木鸟的嘴巴是直直的、尖尖的能用力的啄开树皮,给大树治病。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的嘴巴又有什么本领呢?

(三)感知动物嘴巴的多样性。

观察幼儿用书画面,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嘴巴的多样性。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教师:那你知道他有什么本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逐个播放课件)

教师小结:原来每一种动物他们的嘴巴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

教师:今天呀,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了解了他们嘴巴的有趣故事。其实呀,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他们的嘴巴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可以到书上找一找,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到网上找一找。把你知道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擦嘴巴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能礼貌待人。

2、能主动和同伴、老师打招呼。

活动准备:

1、自编故事磁带《甜嘴巴》。

2、收集幼儿对生活小事的处理方法。

3、生活情境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角色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聪聪)师;“它是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甜嘴巴聪聪,为什么叫他甜嘴巴聪聪呢?我们来猜一猜。

孩子们对于“甜”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味觉的体验上,看来要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首先要帮助孩子理解“甜”嘴巴。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听一个聪聪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磁带,并尝试续编。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前部分,

2、提问: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叫他甜嘴巴聪聪了吗?

聪聪特别有礼貌,别人听了之后就像吃了糖一样,心里觉得甜甜的,所以大家都叫他甜嘴巴聪聪。

(2)你喜欢聪聪吗?为什么?

3、续编故事——如果你是聪聪,当老师、同伴帮助你时,你会说什么?

三、出示情境图,迁移经验讲述。

师: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会说什么呢?

四、讨论生活中的问题

1、将收集到的幼儿对生活小事的处理方法换个名字,让幼儿讨论。

2、把幼儿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活动延伸:

1、学讲记在黑板上的常用礼貌言语

2、今天谁是小聪聪?

擦嘴巴的教案篇4

【教案目的】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幼儿吃饭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教案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教案流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二、倾听与理解故事。

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

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

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三、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延伸】

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附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叫。

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瞧着花蝴蝶飞来飞去,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道:“好运气,好运气,!今天找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大公鸡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真快呢。真好玩小弟弟越看越高兴,连吃饭也忘了。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我来啄小弟弟的裤子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裤子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衣服上还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衣服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谁啄你了,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衣服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开看了看。好咧,小弟弟嘴巴旁边有一饭粒,就开啄小弟弟的嘴巴。

小弟弟,害怕了,端起饭碗来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别跑,别跑,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饭粒,让我吃了它!”

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跳,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

小弟弟哭了起来:“奶奶来呀,奶奶来呀!”

大公鸡可高兴呢。他说:“小弟弟是漏嘴巴,掉下饭来让我吃得乐哈哈,”

奶奶来了,小弟弟问奶奶,“奶奶,我的嘴巴漏吗?”

奶奶说:“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饭的时候,东看看,西瞧瞧,把饭粒撒了。”

奶奶又给小弟弟盛了半碗饭。“快吃,快吃,可别再撒了。”

小弟弟,端着饭碗吃饭。大公鸡又来了,它说“我还没吃饱呢,漏嘴巴,漏嘴巴,撒点饭粒让我吃呀!”

大公鸡等呀,等呀,怎么了,一个饭粒也没吃到。哦,小弟弟这回吃饭,可不东看看西瞧瞧了!

小弟弟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拿着空碗让大公鸡瞧了瞧,对它说:“我是好弟弟,不是漏嘴巴。”

大公鸡没办法,耷拉着脑袋,只好去找虫子吃了。

擦嘴巴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绘本画面,能够看懂故事内容和情节,感受绘本故事的有趣和好玩。

2、尝试学说一句完整的话:xx的嘴巴比yy的嘴巴大,yy的嘴巴比xx的嘴巴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自主阅读小图书的学习经验,能够安静倾听并理解同伴的发言。

2、物质准备:ppt教学课件;一段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或者每人2—3张核心画面)。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翻阅画面,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玩的小图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这一本小图书里面,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师:你们能够说出这几个小动物的名字吗?

集体辨认: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大鳄鱼、大河马。

二、第二次翻阅画面,感知并感受绘本故事情趣。

师:这本小图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你们自己来看一看、猜一猜,把你看懂了的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本小图书里面,谁和谁在比嘴巴?谁的嘴巴大?谁的嘴巴小?

师:请你们认真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面谁的嘴巴最最大?谁的嘴巴最最小?

三、师幼集体共读绘本故事,尝试学说完整的句子。

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翻看这一本电子大图书,一边看、一边还可以学着故事里面的小动物说的话,一起来完整地学着说一说。

(集体学说一句完整的话:xx的嘴巴比yy的嘴巴大,yy的嘴巴比xx的嘴巴小。)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并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对比:比较谁的小手大,谁的小手小?比较谁的小脚大,谁的小脚小?既帮助幼儿认知自己的身体部位,同时增加小班幼儿之间的积极、健康的互动行为。

擦嘴巴的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所展示的快乐情趣。

2、通过图夹文的形式,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爸爸、妈妈、奶奶。

3、喜欢主动和大人打招呼,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2、“爸爸、妈妈、奶奶、娃娃”汉字卡片以及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 )认识甜嘴巴“文文”。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她的名字叫做文文。大家欢迎!(幼儿与布娃娃相互问好)。

2、文文是一个非常受人喜欢的好娃娃,为什么呢?因为她看见老师问声早,看见同伴问声好。所以大家夸她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师朗诵儿歌《甜嘴巴》,幼儿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老师想了一首儿歌来表扬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提问:

1、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2、小娃娃有一张怎样的嘴巴呢?

3、她喊了谁?大家高兴吗?

(三)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阅读以图夹文的形式出现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为什么说小娃娃是甜嘴巴呢?

2、你喜欢小娃娃吗?

3、小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呀?

(四)师生一起阅读儿歌《甜嘴巴》。

1、老师以愉快的预期带幼儿学念儿歌。

2、老师与幼儿一起完整朗诵儿歌,要体现甜嘴巴的自豪感。

(五)帮助幼儿观察图夹文,边出示汉字卡片边念儿歌,鼓励幼儿感知、认识汉字“爸爸、妈妈、奶奶、娃娃”。

(六)为图片找汉字卡片朋友。“爸爸、妈妈、奶奶、娃娃”图片和汉字,启发幼儿为汉字卡片找图片朋友。

(七)仿编儿歌。

1、小娃娃,除了会喊爸爸、妈妈、奶奶,她还会喊谁呀?(扩散幼儿思维)

2、师幼一起念仿编儿歌。

(八)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1、老师再次朗诵儿歌。鼓励幼儿跟念,并组织幼儿讨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启发幼儿在平时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附儿歌:甜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

喊妈妈,喊爸爸,

喊得奶奶笑掉牙。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是:逐步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往。但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还存在着发音不清楚,不准确的现象,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还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就多留意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引导幼儿敢于说,愿意说。

擦嘴巴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自己在家帮父母做的一件事。

2、幼儿能用我会——说一句话。

3、体验帮助别人自己也是一种快乐,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4、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贯。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做事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幼唱《我的好妈妈》。

教师提问: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在给妈妈做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过渡语: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座的你们更能干,你能在家给爸妈做什么事情呢? (要求幼儿说清楚一件事情。)

2、教师引导并启发幼儿用句式(我会——说一句话)

3、教师过渡:今天老师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哪儿?教师给幼儿出示图片。

4、教师指导幼儿按顺序看图片,先同伴之间交流,然后单个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5、幼儿表演。

扮演孙子给爷爷奶奶捶背,梳头。观看之后教师问:“爷爷奶奶,孙子给您捶背、梳头高兴吗、快乐吗?”并让爷爷奶奶、孙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6、结束语:

其实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自己也很快乐。因此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自己会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喔,不能再家里依靠父母哟,还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反思:

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变魔术中不断提高。那种迫切的心情,使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探求、去体验、去表现自己。

擦嘴巴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光的变化教案7篇

防冻的教案最新7篇

秋天的水果教案7篇

过山洞的教案7篇

小班端午的教案7篇

小瓢虫的教案优秀7篇

语言的教案推荐7篇

空气的秘密教案7篇

橘子的科学教案7篇

小手拍拍的教案7篇

擦嘴巴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