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引人入胜的教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受3/4拍和6/8拍节奏的不同特点,创编水牛走、小蚊子叮咬等动作。
2、通过故事内容以及体态律动,助幼儿感受乐曲ababa曲式的变化特点,以及音乐力度和强度的变化。
3、体验乐曲带来的恢的气氛。
活动准备:
音乐:《铁匠的徒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森林的一个池塘里住着一只动物,它是谁?看图片。
二、配乐讲述段落??
1、描述水牛的'体质特征,并画出图谱,同时,让幼儿创编水牛的动作。(感受3/4拍节奏特点)
水牛长着一对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弯弯角,还有一张嘴巴,嘴巴,嘴巴,还有一个屁股,屁股,屁股,屁股,走路怎么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谁来说说水牛的样子?
3、配乐练习
你们想再表演一次水牛吗?
配乐讲述段落二
1、根据音乐情节,创编蚊子动作。(飞叮,感受6/8拍乐曲节奏的特点)
水牛正在水里舒服的时候来了一个它讨厌的家伙,猜猜是谁呀?(小蚊子)小蚊子左边飞飞,右边飞飞,上边飞飞,下边飞飞,它看见水牛怎么想?
2、请幼儿复述并表演
小蚊子怎么飞?
3、配乐练习
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蚊子。
三、重复第一、第二段,巩固表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节奏变化)
水牛又来了,它有……
四、配乐讲述段落三
1、用故事情节助幼儿感受音乐段落三的节奏特点。
2、幼儿表演
六猜一猜小蚊子怎么了?
讲述表演小蚊子
七、结??
表现水牛和小蚊子成为好朋友的快乐情景。
与幼儿一起提林曲结构:第一、第三、第五段是相同的,第二、第四段
是相同的(让幼儿感受乐曲ababa的结构特点)。
八、幼儿自选角色打扮表演。
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串铃、大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使用串铃,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各一个,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语言cd
活动过程
1.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幼儿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和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器。
(1)请幼儿人手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再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器。
5.教师和幼儿共同用越骑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6.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撕、贴的技能,对色彩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表现力。
活动准备:
几盆色彩、造型不同的花,盆景图片若干、挂历纸、图画纸和剪好的小花盆每人一张、糨糊、抹布。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造型、色彩不同的几盆花,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围绕话的色彩和造型来谈,这些花美在那里?
2、陈列出盆景图片让幼儿欣赏,请幼儿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图片。
3、学习撕贴的方法。
教师介绍材料与操作方法:先将自己选好的小花盆贴在图画纸适当的位置,在小花盆周围需要粘贴的地方均匀地抹上糨糊,然后选出挂历纸用食指、拇指捏住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地粘在抹上糨糊的地方,用干抹布盖住用手掌使劲往下压,拿开抹布再继续往下粘贴。
4、幼儿操作。
教师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学习撕纸技能,指导能力强的幼儿选用恰当颜色的挂历纸粘贴出一定的造型。
5、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小花园”。
对幼儿胆撕纸粘贴,选用色彩鲜艳给予表扬、鼓励。
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帮助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的理解,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引发大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的习惯,能在倾听的基础上培养对乐器的兴趣以及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认识沙锤、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锤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活动难点:
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物质准备:
大鼓、沙锤各一个,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每人一个串铃。
经验准备:
活动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1、听风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沙锤,(教师悄悄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声音,学一学,然后出示,认识。)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沙锤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种乐器的名称。
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啊?快点来仔细听听这个声音像什么?谁来学一学?(幼儿回答)
师:(出示沙锤)刚刚的声音就是这个沙锤发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叫什么?(沙锤)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让幼儿认识)
师:今天小鼓要来给我们唱两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诉刘老师,它今天要考考我们小朋友,那就是要我们听仔细了,听听小鼓唱的两首歌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小铃)。今天小铃、小鼓、沙锤都来到了我们班级里,我们把它们一起请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三种乐器出示,认识后,简单小结,让幼儿巩固对这三种乐器的认识并区别声音的轻重。
教师:小鼓、沙锤、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3、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的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纸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来叮叮他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沙锤晃动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刮——刮——刮” (沙锤晃动三次),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了!(蚊子纸偶纷纷落地)
4、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线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师:(摇动小铃)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一群小蚊子)
师:(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晃动沙锤)刮——刮——刮的沙锤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它)
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运用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2、通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3、通过使用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音乐《拍蚊子》、《象和小蚊子》、《蚊子的叫声》;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两个;白纸;马克笔;图谱;打击乐器:鼓,串铃,蛙鸣筒,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游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哦~有的还没有拍到。蚊子真讨厌,一直叫个不停,(播放蚊子叫音效)有一只小动物也遇到了烦人的蚊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拍蚊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模仿。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象)你认为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朋友模仿,教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如果你是象,你会用怎样的动作散步呢?(幼儿模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吧...(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时候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嗡--,我看一看你们是怎么飞的?(教师边做边说,幼儿模仿)哦~有这样飞的,还有这样飞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出自己飞的动作...(播放第二段音乐)那小蚊子们,你们会怎样叮象呢?(幼儿模仿)有小朋友这样叮(看见了叮...)还有这样叮的(看见了叮...)我们一起来叮象(播放第三段音乐)"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象发现了,它怎么赶蚊子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一下。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幼儿模仿)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赶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我赶我赶赶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可是,象又睡着了,蚊子又飞来了(播放第五段段音乐)嗡...嗡... ...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嗡...嗡...
哼~,蚊子真讨厌,还在象的身边飞来飞去,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教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象,小朋友们扮演小蚊子(播放《象和小蚊子》)
(2)男生扮演象,女生扮演小蚊子(播放《象和小蚊子》)
4.出示图谱,用打击乐器演奏《象和小蚊子》
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认识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后象生气了用鼓演奏!
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去听音乐,还要用小眼睛仔细看图谱,到了你的乐器,你才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哟。(教师给手势,示意幼儿拿乐器)点头示意播放音乐《象和小蚊子》
5.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朋友们表现特别棒,今天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准备好了吗?(教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愿意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教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教师示意所有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故事:
有一天,象出门散步,"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现了正在睡觉的象,就去叮它。"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象发现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象又打起了瞌睡。
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象终于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所有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质常常能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构建总能激发幼儿广阔的想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有着巨大反差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声音、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是我们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强弱、快慢的声音变化;
2、通过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特质,了解角色与乐器演奏的匹配关系;
3、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①打击乐器:刮琴、小鼓、手铃
②背景音乐:舞曲链接——小白兔与大黑熊野蜂飞舞滑稽舞曲
③靠垫一个幼儿人手一对手铃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师: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愉快入场
二、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声音特点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乐器:刮琴、小鼓、手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质,并跟随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铃跳舞。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对应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大象与蚊子》,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小鼓轻声敲击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声敲击表示大象生气的跺脚;手铃的摇动轻重表示蚊子的越来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赶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系列人物匹配关系。
2、提问,进一步明确乐器所表现的声音形象
●师(轻声敲小鼓)这是谁的声音,大象在干什么?(走路)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走路吧!——师生一起跟着鼓声学大象慢慢的走路。
●师:(摇动手铃)谁来了,(手铃声音由轻转重)蚊子怎么了?(越来越多)——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摇动手腕学习蚊子飞
●师:(刮动刮琴)大象在干吗?(甩尾巴赶蚊子)来,我们跟着琴声一起甩甩尾巴吧!——师生随琴声做动作
●师:(重敲小鼓)你们听,大象怎么了?(大象生气了,在跺脚呢!)大象一跺脚,发生了什么?我们来做做看!——引导幼儿表现蚊子被震晕后倒下的样子。
四、音乐游戏《大象与蚊子》
1、角色定位:师将靠垫绑在屁股上,变成大象,幼儿带上手铃做蚊子;
2、师生一起随背景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象:小白兔和大黑熊,蚊子:野蜂飞舞、甩尾巴:滑稽舞曲),利用乐器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感受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
1、师:今天,我们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戏,他们是谁呢?——进一步巩固对刮琴、小鼓及手铃的认识;
2、师:让我们去和更多的乐器朋友一起游戏吧!
3、师生听音乐做动作出场。
附:故事与乐器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身体,好大好大的屁股,走起路来“咚--咚--咚--”,(敲击小鼓,声音沉重而缓慢)很慢很慢。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刮动刮琴),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的儿~~~~~的儿~~~~~””(刮动刮琴)。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啦!
大象和蚊子音乐教案6篇相关文章:
★ 拍蚊子作文6篇
★ 捉蚊子的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