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准备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火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火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练习肩上挥臂投掷动作,锻炼手臂力量。
在倾听的过程中,尝试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正确的判断。
乐意跟随音乐进行韵律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芭蕉扇》。
幼儿每人先折好的火箭一架。四个圈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听指令做动作。
--幼儿四散地站在场地上,教师发出"飞飞"、"跳跳"的指令,幼儿按口令做动作。如:当教师发出"飞机飞飞"的指令时,幼儿便双臂侧平举,做飞机飞行的动作,并齐声说:"飞飞飞!"当教师发出:"小鱼游游"时,幼儿边做小鱼游水的动作,边说:"游游游!"当老师发出"小兔跳跳"时,幼儿边说"跳跳跳"。"兔子游游"或"小鱼飞飞"的指令,幼儿便不动也不发声。教师还可以发出"老鹰飞飞"、"蝴蝶飞飞"、"小猫跳跳"、"小猴飞飞"等各种指令,幼儿进行分辨并学做动作。
游戏活动--火箭发射。
--投火箭。
幼儿站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一端的白线后,教师示范讲解肩上挥臂投掷火箭的动作,然后请幼儿用三个手指捏住火箭中部,右手屈肘于肩上,用力挥臂向前面悬挂的圈投去,再捡回火箭站到各队的队尾,游戏继续进行,比比谁投进圈的次数多,游戏可以进行3~4遍。
--火箭发射。
教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手拿折纸的火箭,站到起点线后,前排的两位幼儿按照圆圈标号10、9、8、7、6、5、4、3、2、1、的顺序向前继续跳。当跳到1圈时就算达到了火箭发射场。这时,幼儿的嘴里发出"嗤"的一声,并将折纸的火箭用力扔向天空,喊:"火箭上天了!"然后取回火箭,返回本队,将火箭交给第二位幼儿,第二位幼儿继续进行行进跳和投掷活动,具体方法如上。游戏可进行3~4遍。
放松活动--芭蕉扇。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芭蕉扇》游戏活动。
火箭教案篇2
目标:
1、在观察“嫦娥一号”的基础上尝试与同伴用废旧材料合作制作火箭。
2、愿意与朋友协商解决制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
过程:
一、观看神周七号升空的过程
1、火箭是什么形状的?
2、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3、你会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火箭?
二、幼儿探索制作火箭,老师巡回指导。
1、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
2、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否与同伴协商解决?
3、制作过程中对于材料的收拾整理情况。
三、交流自己的火箭。
1、要求:介绍的时候声音响亮,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2、在做火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录像,照片)
火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会认“粼、栓、霆、钧、炬、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火箭发射的基本步骤。想象火箭发射时令人紧张、激动的场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潜艇火箭发射的步骤,想象火箭发射时壮观的场面。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书籍、向家长询问、或者上网的手段,搜集国内外现代科学技术的有关信息、图片,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从电影、电视或者图片上看到过火箭发射的情景吗?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看来,大家对火箭发射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有了一些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潜艇发射火箭》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板书课题:“潜艇发射火箭”)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
2、通读全篇,说一说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3、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潜艇发射火箭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说一说: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哪些课文内容?
二、深入课文,理清潜艇发射火箭的步骤。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想一想:潜艇发射火箭有哪几个步骤,并试着画一画流程图。
火箭发射的大致流程是:潜艇驶向预定位置——满足全部发射的条件——火箭发射出水——火箭升空、跟踪监视——火箭溅落在目标海域。
2、小组交流。说一说火箭发射的过程。(教师相机指导。)
三、品味语言,想像潜艇发射火箭时的壮观场面。
1、师:火箭发射时那壮观、紧张、激动人心的场面吸引着,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火箭发射前后各种场面的句子,读一读。
2、跟你的小伙伴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些场面,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要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指导如下:
(1)“12日发射进入了最后时刻。发射舱内格外安静。……操作人员密切注视着信号的一次闪亮。”
“……发射舱里的气氛更加紧张了。”
“发射开始倒计时……操作人员屏住呼吸,按下了电钮。”
师:这是我国第一次作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实验,其中不仅包含着科学家们的辛苦劳动,而且也寄托着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在发射成功前的这一刹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啊!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间发射舱内,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体会着读读二至四自然段。
(2)反复朗读第五、第七自然段,想象火箭升空时的壮丽景象和壮美的身影,体会语言文字,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试着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3)火箭发射成功后,实验人员和观看发射的人们的心情如何?他们是怎样欢呼雀跃的?
3、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整读全文,加深理解。
四、小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中外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
火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排笔画出粗细两种不同的线条,在纸筒上进行装饰。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的视频。
2、纸筒人手一个,颜料三色,排笔人手一支,水桶、抹布等。
3、已完成的发射器的范例若干。
4、视频转换仪、电视。
活动过程:
一、播放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的视频,引出活动。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一下,好吗?
2、播放视频: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录象讲的什么事情吗?
3、师:哦!大家都知道啊!是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的情景,科学家真了不起啊!你们想不想当科学家?也来发射火箭啊?
4、师:老师这里已经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小火箭,火箭发射需要一个发射器,今天就请你们做一名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发射器,好吗?
二、尝试探索用排笔画出粗细两种不同的线条,在纸筒上进行装饰。
(一)出示纸筒,引出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个纸筒做一个发射器,我们想办法把它装饰的漂漂亮亮的好吗?
2、(出示老师设计好的发射器)提问:老师使用什么材料装饰的发射器?
3、师:对了,今天我们又要请出排笔朋友和我们一起练本领啦。
(二)指导幼儿学习用排笔的不同方向,画出粗细两种线条。
1、老师在黑板上,边念儿歌边画线条:排笔朋友本领大,跳段舞蹈真优美,侧过身体滑一滑,舞步变成粗线条,直起身体滑一滑,舞步变成细线条。(请幼儿注意老师手腕转动的动作)
2、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里出现了哪两种线条?粗线条是怎么画的?细线条呢?
3、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演示如何用排笔画粗线条和细线条。
师:谁愿意到老师这里请排笔跳舞?告诉大家你想请排笔跳出什么线条?
4、请所有的幼儿一起进行作空练习。
(三)幼儿进行装饰活动,重点指导幼儿用两种不同的线条装饰纸筒。
1、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画粗线条和细线条,我们可以用这两种线条装饰纸筒了。你们可以自己设计比老师更漂亮的图案。
2、指导幼儿在纸筒上绘画的方法:可以把手放在筒里,也可以立在桌子上,旋转着画。
3、幼儿进行装饰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要用两种线条进行装饰,在装饰时可以把手放在筒里,也可以立在桌子上,旋转着画。
2)鼓励幼儿大胆使用颜色,注意变色时要把排笔洗干净。
3)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4、请幼儿到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1)请先画好的幼儿坐好,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观赏同伴的作品。
2)在视频转换仪上展示幼儿的作品,看看谁用了两种线条,谁的装饰效果好。
四、幼儿利用装饰好的纸筒进行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设计的发射器可真漂亮,现在我们可以用它发射火箭啦!老师示范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进行游戏,提醒幼儿要朝上发射。
火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投掷,能投过一定的高度,练习投准,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
2、能听指令做游戏。
3、能愉快参与活动,体验快乐。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芭蕉扇》
2、幼儿每人先折好的火箭一架。四个圈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指令做动作。
幼儿四散地站在场地上,教师发出"飞飞"、"跳跳"的指令,幼儿按口令做动作。如:当教师发出"飞飞"的指令时,幼儿便两臂侧平举,做飞机飞行的动作,并齐声说:"飞飞飞。"当教师发出"小鱼游游"时,幼儿边做小鱼游水的动作,边说:"游游游。"教师发出"小兔游游""小鱼飞飞"时,幼儿便不动也不发声。教师还可以发出"老鹰飞飞""蝴蝶飞飞""小猴飞飞"等口令,幼儿进行分辨并学做动作。
2、游戏活动"火箭发射"—投火箭。幼儿分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一端的白线后,教师示范讲解肩上投掷火箭的动作,然后请幼儿用三个手指捏住火箭中部,右手屈肘于肩上,用力挥臂向前面悬挂的'圈投去,再捡回火箭站到各队的队尾,有二继续机型,比比谁投进圈的次数多,游戏可进行3—4遍。
一一火箭发射。
教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手拿纸折的火箭,站在起点先后,教师发出指令后,前排的两位幼儿按照圆圈标号10、9、8、7、6、5、4、3、2、1的顺序向前继续跳。当跳到1圈时就算到达了火箭发射场。这时,幼儿的嘴里发出"嗤"的一声,并将纸折的火箭用力扔向天空,喊:"火箭上天了!"然后取回火箭,返回本队,将火箭交给第二位幼儿,具体方法同上。游戏进行3—4遍。
3、放松活动《芭蕉扇》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一个体育活动首先让幼儿应该掌握什么是这个活动的重点。然后在活动中让孩子感到快乐的同时学会合作分享也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体育活动不仅如此,应该在活动中让幼儿感知或探索一些与体育有关的现象也很重要。因为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渐增,对一些常见的事情很感兴趣,他们也乐于去探究,所以我把目标2作为难点也写进了我的活动中。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
火箭教案篇6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3.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铝箔纸,火柴和支架,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礼花,有关航天发射、空间站等的录像带剪辑,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实验方法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老师当众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开口向自己放手,看到气球直向学生飞去,人为制造一点“惊险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演示实验2〗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由火柴头上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细管加热,当管内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
?演示实验3〗把弯管装在可以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
提问:实验
1、2中,气球、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呢?实验3中,细管为什么会旋转起来呢?
看起来很小的几个实验,其中包含了很多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如火箭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上天,大炮发射等。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此类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反冲运动
1、反冲运动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外一个部分必然向相反方向运动,这个现象叫反冲运动。
(1)分析: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书本,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当气体从管内喷出时,它具有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细管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2)分析:反击式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出时,弯管因反冲而旋转,这是利用反冲来造福人类,象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2.反冲运动遵循的规律
反冲运动是系统内力作用的结果,虽然有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由于系统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的总动量是守恒的。
3.反冲运动的应用实例
(1)利用有益的反冲运动
反击式水轮机是使水从转轮的叶片中流出,使转轮由于反冲而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喷气式飞机是靠喷出的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的速度,等等。
(2)避免有害的反冲运动
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枪身向后发生反冲,这就会影响射击准确性等。
学生:交流,举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如:喷气式飞机、我国人民引以为荣的运载火箭等。
?例1】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不稳定原子核,放射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
(1)粒子离开原子核时速度为v0,则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 (2)粒子离开原子核时相对原子核的速度为v0,则原子核剩余部分的速率等于
?
[解析]由于放射过程极短,放射过程中其他外力的冲量均可不计,整个原子核系统动量守恒。
(1)设剩余部分对地的反冲速度为v/,由于原子核原来静止,故后来粒子的动量大小等于剩余部分的动量大小,即有
mvo=(m—m)v/
解得;v/= mvo/(m—m) (2)设剩余部分对地的反冲速度为v/,则粒子的对地速率为v=v。—v/。由于原子核原来静止,故后来粒子的动量大小等于剩余部分的动量大小,
即有
m(vo—v / )=(m—m)v /
所以v /=m
即剩余部分速率为mvo/m。
[点评)注意将粒子的相对速度转化为绝对速度,如果明确了各速度的方向,则相对速度可确定为两种情况:当两者同向时,相对速率为两者速率之差;两者反向时,相对速率为两者速率之和,这样可将矢量式转化为标量式。
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反冲运动有更深刻的印象,此时再做一个发射礼花炮的实验。
学生:分析,礼花为什么会上天?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火箭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二、火箭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对照书上“三级火箭”图,介绍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1.发射火箭的原理
火箭是利用了反冲原理,发射火箭时,尾管中喷射出的高速气体有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就获得向上的动量,从而向上飞去。
即
mΔv+Δmu=0,
解得
Δu= —Δmu/m。
2.决定火箭性能的参数
根据Δv= —Δmu/m可知,火箭性能晌参数与喷气速度u和火箭质量比Δm/m有关,一般u在20xx~4000m/s,质量之比小于10。
3.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获得所需速度
目前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组火箭。因为三组火箭能达到目前发射人造卫星的需求,又因级数越多,结构越复杂,并难以控制,因此降低了性能的可靠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卫星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以及我国“神舟号”飞船等电视录像,使学生不仅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的知识,而且要学生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例2】运送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
a.燃料推动空气,空气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b.火箭发动机用力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推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c.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d.火箭燃料燃烧发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
[解析]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冲运动,是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时,使火箭获得反冲速度,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答案]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火箭的工作原理,要注意与火箭发生相互作用的是火箭喷出的燃气,而不是外界的空气。而与带螺旋桨的直升机发生相互作用的才是空气,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解释章鱼游泳时应用什么物理原理?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3题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课后思考
火箭教案6篇相关文章:
★ 走小路教案6篇
★ 抢玩具教案6篇
★ 亮眼睛教案6篇